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法学法 > 透过放大镜的光

透过放大镜的光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6-07-26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法学法

物理教研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课是湘版小学《科学》教材三下第五单元第3课中的一部分。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研究透过放大镜的光,能够用合适的方式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现象,知道放大镜有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作用,了解放大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光源、影子、光的直线传播等概念;接受过描述实验过程的训练,有了一定的描述经验和方法;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如光的反射、影子的产生等实验。本课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这些方面的水平。

【教学用具】

放大镜、激光笔、火柴、蚊香

【教学设计与实录】

一、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照射在镜子上,会被反射出去。我们还知道,光照在另外一些物体上,会穿过它们。想想看,哪些物体能让光穿过?

生:有玻璃。

生:透明的纸。

生:透明的塑料纸。

生:还有水。

生:放大镜。

师:很好,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光通过玻璃后,会有什么变化。其他物体对光的影响可以在学了这节课后,以同样的方法继续研究。

[评析]这个环节还暗含着一个分类的内容:像镜子这样的物体会反射光,而像玻璃这样的物体会让光通过,从而深化学生对“光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的认识。

二、确定本课研究重点

师:由于各种不同的需要,人们将玻璃做成了不同的形状,请同学们看教材P59右上图,我们来了解一下。(教师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平板玻璃、放大镜、凹透镜和三棱镜的主要特点)研究完这些物体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这节课有重点地来研究放大镜,下节课我们再来自主地研究其他玻璃。

[评析]教师通过两次筛选,将研究的切入点压缩到“一英寸宽”,低年级学生应避免过于宽泛的研究主题。放大镜学生不陌生,研究难度适中,选择放大镜为研究范例比较适合,学生知道怎样研究放大镜后,就可以用两样的方法研究其他的透镜。

师:请各组上台领取一块放大镜,仔细观察它,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领取材料,分组观察、研究,时间约5分钟)

[评析]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同学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研究兴趣,积累问题素材,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发现什么了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可以将字放大。

生:我发现,用放大镜看远处的房子是倒的!

生(笑):放大镜把张嘉琪的眼睛放得好大!

生:放大镜的中间比较厚。

师:那它的旁边呢?

生(齐):比中间薄。

师: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放大镜,也叫凸透镜。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看书上写的,放大镜还可以点燃火柴。

生:我是猜的,不知道对不对。

师:请大胆说。

生:我想,放大镜可以把阳光加热,就点燃火柴了。

师:你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很好,等会儿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对不对,好吗?同学们还有发现吗?

生:没有了。

[评析]对于学生没有证据的猜想,教师没有简单地否认,而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态度。

师:那——关于放大镜,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字?

生:为什么放大镜能点燃火柴?

生:放大镜还有什么用处?

生:放大镜是怎样做出来的?

生:放大镜真的能加热阳光吗?

师:这些问题的范围很广,其中第3、4个问题,查资料或问家长就可以解决,下课前我也可以告诉你。另外三个问题我建议大家研究光通过放大镜后,前进路线有什么变化?研究结果就可以解释这几个问题。(教师板书:光通过放大镜后,前进路线有什么变化?)

[评析]教师将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分类,能直接回答的就可以告诉学生,值得探讨的再组织学生探究。学生所提的问题往往有很强的随意性,其中带有“为什么”的问题涉及事物的原理,是不好做实验的。教师将其转换为研究光的路线变化这个课题。鉴于学生能力现状,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的,而且这个实验研究学生能够操作。至此,本课进入重点攻坚阶段。

三、实验探究,获取事实与证据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两个问题——你估计光通过放大镜后,前进路线会怎样变化?怎样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用图画的形式画在《科学记录本》上,可以参考教材P59面的图,欢迎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实验来。

(小组讨论,绘制示意图,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时间约5分钟)

[评析]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实验设计方案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由于本课的重点不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所以,为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允许学生参考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同时,鼓励自主创新的设计。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设计方案,老师现在站在教室的中间,请同学们朝中间坐着,围成一圈,汇报的同学声音大些,其他同学应该怎样听?

生:应该聚精会神地听。

生:不能讲小话。

师:对,你还应该眼睛看着汇报的同学,仔细地听,看他说的对我们的设计有什么启示。如果他有讲得不对的地方,在他讲完后,提出来大家讨论。

[评析]学会倾听,是现阶段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的提示从三个方面保证了倾听和交流的效果:1.座位形式。同学们围成一圈坐着,形成互相交流的场面。2.动作要求。听众眼睛看着汇报人,能帮助集中注意力。3.思维要求。要听出其他小组设计的优缺点及启示,思维活动必须同时跟上。

师:现在哪个小组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本组的实验设计?

生:我们组设计的跟书的差不多,用三个激光笔从放大镜的上面、中间、下面射过去,再观察光前进的路线有没有变化。

师:其他小组呢?

生:跟他们一样。

[评析]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限,这个设计的难度也有些大,在有了参照设计之后,想不出更多的方案来了。

师:那我们就用这个方案,不过,每个组只能发一个激光笔,不能用来照射眼睛哦。如果光通过放大镜后看得不太清楚,可以用点燃的蚊香营造一些烟雾,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光的路线了。把实验结果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材料员来领取材料,开始实验吧。

(各组的材料员上台领取激光笔、蚊香、火机等,分组展开实验工作。)

(教师巡回指导,有一个组持放大镜的同学手老发抖,引起其他组员的不满,教师指导他将放大镜竖立在桌上,将激光笔放在叠起的文具盒上,减少晃动;在另一个小组,教师帮助同学们点燃蚊香,并用书将实验器材围在一个小空间内,烟雾的效果更好了。其他组同学见了纷纷效仿。时间约15分钟。)

[评析]教师的指导起到了示范作用。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但还是显得浮躁,学生间互相指责、埋怨声时有所闻,大声的喧哗不利于潜心研究,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四、描述、交流实验现象,形成结论

师:请同学们停止实验,蚊香头用水灭掉,将实验器材收拾好放到桌子下面一层。

(同学们收拾桌面,时间约2分钟。)

师:请各组上台汇报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先将实验记录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主要汇报三点:一是我们猜想的是什么;二是我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三是我们看到了什么,实验证明猜对了还是猜错了。哪个组先来?

生:我们猜想光的路线不会有变化,结果猜错了。因为,我们将光分别从放大镜的上面、下面射过去,看到光从上面进去时,往下拐弯了,光从下面射进去时,往上面拐弯了。

师:他说得很详细,第3小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听得很认真,值得表扬。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生:我们开始猜想的是光的前进路线不会变化,实验中,我们发现光都往中间集中,只有中间的光没有拐弯,证明我们猜错了。

师:第7组的实验描述哪一点没有讲清楚?

生:他们没有把实验过程讲清楚。

师:是的,要说你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

生:我们把放大镜竖在桌子上,用激光笔照射放大镜,我们照了放大镜的上面、中间、下面,发现光穿过放大镜后,都朝中间集中了。

师:现在说得清楚多了。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

生:我们猜想的是光的路线会有变化。我们把激光从上、下、左、右、中都射了过去,发现激光都会朝着中间转移。我们猜对了。

生: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将光斜着射向放大镜,光通过放大镜后也是朝中间拐弯的。

生:我们发现光通过放大镜后,在前面的书上形成了一个很亮的小点。

师: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没有了。

[评析]对于描述实验过程的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汇报的内容比较多,学生急于表达的是结果,过程往往一带而过。

教师还应采取一些合适的评价方式,比如,采取现场评价、小组互评等,评价汇报人的语言描述详细不详细,声音清晰不清晰,图画得准确不准确,进一步促进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和交流,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光通过放大镜后会拐弯。

生:光通过放大镜后会朝着中间拐弯。

生:放大镜能使光拐弯。

生:光通过放大镜后,前进路线会改变。

师:对了,放大镜确实有这个特点,能把通过的光朝着一个点聚焦。在这个点就会形成一个很亮的小点,就像刚才这个组发现的一样。

[评析]同学们自己就可以得出结论,虽然不精确,但已经表明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了。

五、回顾、应用、拓展

师:现在,请大家看书P59中间的图,尝试着用刚才的结论解释先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放大镜能点燃火柴?”

[评析]应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来解释实际问题。

生:那个亮点的温度会很高。

生:我想是放大镜把阳光集中起来了,所以温度很高。

师:对,阳光有能量,它是热的,放大镜把通过的阳光聚焦到一个点上,它就很亮,很热,能把火柴头点燃。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开头还有同学问放大镜是怎样做出来的,我告诉大家,是用机器磨的,把玻璃磨得边缘薄、中间厚就成了一个放大镜。还有同学问放大镜有哪些作用,请同学们看书P60面上图,除了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外,老爷爷戴的老花镜其实也是一个放大镜。

师:现在还有几分钟时间,操场上有阳光,我们去试试用放大镜点燃火柴,好吗?

生(欢呼):好!

师: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另外,做的时候要想一想,怎样操作点燃得最快。每个小组来领取几根火柴,拿到了就出去实验。

(学生领取火柴,分组到室外做实验,间或有成功的欢呼声爆发。一会儿下课铃响,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到教室,上交实验材料,下课。)

[总评]

同样是放大镜的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谭老师根据湘版教材的安排,以培养学生描述实验过程的能力为重点,重视描述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用语言、图画等形式表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较好。

教师将学生关于放大镜的泛泛的提问转变为研究“光的行进路线变化”,经过这个转换,找准了问题的突破点。因为放大镜的作用实际上都与光的路径改变有关,把它理解了,那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巧妙地选择突破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开始时有个学生猜想放大镜能把阳光加热,教师说后面将会用实验来证明,本来这是巩固知识的一个极好的结点,到本课结束教师却再也没有提这个猜想,显然是教师不应有的一个忽视。

本课结束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再次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对于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透过放大镜的光】相关文章:

剧院大厅里的声音

课件:凸透镜成像

论物理想像能力的培养

物理信息处理的几种有效策略

鸡蛋里的鸡雏

滑稽的照片

听觉上的幻象

《透镜》教学课件

“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关于“眼睛和眼镜”的教学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法学法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