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学参考 > 临界温度及“气”与“汽”的区别

临界温度及“气”与“汽”的区别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学参考

物理教研

我们常在有关书籍和报刊中看到:蒸汽、汽轮机、汽化……这些词中的“汽”有水旁;而气球、氧气、空气这些词中的“气”没有水旁。这是为什么,要说明这个问题,还须从物质的临界温度谈起。

要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可以用加大压强和降低温度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能否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呢,早在19世纪中叶,包括法拉第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相继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变成液体。但是氧气、氮气、氢气等一直不能被液化。于是,人们不得不把这些“顽固派”称为“永久气体”。

1869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而且有很高科学价值的现象:要想加压使二氧化碳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等于或低于31.1℃;高于31.1℃时,压强无论怎样加大,也不能使它液化。实验表明,氯化氢、氨气等气体也有自己的“特殊温度”,只不过氯化氢是51.5℃,氨气是132℃罢了。这时,科学家明白了所谓“永久气体”氧气、氮气等也有自己的“特殊温度”,只有将它们的温度降低到这个“特殊温度”,加大压强时才能使它们液化。但是这些气体的“特殊温度”很低,当时还达不到这样低的温度,所以无法使它们液化。随着低温技术的不断提高,“顽固派”也一个个被液化了。1908年,氦气最后也被化了。每种物质的“特殊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临界温度:

物 质

临界温度(℃)

物 质

临界温度(℃)

-267.9

氯化氢

51.5

-240

132

-147

144

-118.8

乙醚

194

甲烷

-83

乙醇

243

二氧化碳

31

374

通常把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气态物质写作“气”,对“气”压缩时,它不可能被液化;而把临界温度以下的气态物质写作“汽”,对“汽”加压有可能被液化。同一物质的“气”和“汽”在分子组成上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气和汽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出于习惯,人们常把室温下处于液态的物质如水、酒精、汽油等的汽化物写作“汽”。

【临界温度及“气”与“汽”的区别】相关文章: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拓展及反思

三只眼睛的视力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优化整合

有关“铅笔芯”的活动设计

2012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三大考点

如何讲好“研究液体的压强”这一课

物理试卷与“新课改”同行

浅谈“转换法”的教学设计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参考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