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学设计 > 重力做功演示模型

重力做功演示模型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5-02-15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学设计

物理教研

重力势能是高中物理较为重要的物理概念之一,跟物理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要认识重力势能,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新课标必修2单独列出一小节对重力的功进行了详细地推导,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我们制作了重力做功演示模型(图1)。

 

 

一、模型制作

用木方做一个内长为长50cm、高为30cm的木框和底座。取直径约4cm的三个玩具塑料球,在球心钻上小孔。用三段8号铁丝分别穿过三个塑料球的球心,做成三种路径(竖直、倾斜直线、曲线),把铁丝的两端固定在木框的上、下木方上。最后在左、右两侧面的木方上标出球下落的起始高度h1、终点高度h2。这样演示模型就做好了(图1)。

二、演示方法

1.让球沿直线竖直向下运动,从高度是h1的位置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WG=mgh=mgh1-mgh2。

2.让球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若倾斜直线长是l,直线与铅垂线夹角为θ,从高度是h1的位置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球做的功为:WG=mgcosθ*l=mgh=mgh1-mgh2。

3.让球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从高度是h1的位置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如果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A2A3,…

由于每一段都很小,都可以近似看做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别是Δh1,Δh2,Δh3,…则球通过每段小斜线时重力做的功分别为mgΔh1,mgΔh2,mgΔh3,…

小球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

WG=mgΔh1+mgΔh2+mgΔh3+…

=mg (Δh1+Δh2+Δh3+…)

=mgh

=mgh1-mgh2

通过上述三种情形分析表明: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功的大小等于物重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物重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

三、说明

本实验前提条件是设球的质量为m,把球看成一个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大小。

【重力做功演示模型】相关文章:

物理探究课的教学策略

“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初探

情感效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声云和空气回声

2008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

电子琴发音的三个为什么

噪声的利用

新课标理念下促进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若干策略

隐身人的威力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设计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