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法学法 > 浅议阅读理解类习题的特征及背景

浅议阅读理解类习题的特征及背景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法学法

物理教研

阅读是人们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加强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显得尤为重要。《物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中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推理,获得初步结论。阅读理解类习题的设计能达到此考查目的,此类习题模式一经推出,即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得到各级教研机构和教师的好评,近年来更是频频出现在各地中考试题中。

一、阅读理解题的特征

阅读理解题寓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既使学生从中学习或巩固学过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另外,还能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发展起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能力,且在这过程中受到思想方法的教育。阅读理解题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真实性

阅读理解题常常创设某一贴合生活实际的物理环境,在真实环境中,学生易把学到的物理学原理与平时观察周围环境得到的感性认识相联系,感悟物理学的真谛,共养成自觉用学过的物理学原理分析周围环境中相关事物的习惯。同时,这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创新意识,也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2.故事性

阅读理解题常常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叙述语言贴近生活,减少“纯物理”的学究式语言,融知识性、趣味性、人性化于一体。如在习题中加入图文、科幻故事情节、漫画、卡通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克服学生对物理学的畏惧感,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和兴趣。

3.综合性

阅读理解题常常围绕物理问题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使学生了解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问题环境,提高应付突发问题的心理素质。为此,习题设置常突破学科的限制,除了强调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外,还注意和流行文化、法律、哲学等诸多人文因素相联系,习题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内和跨学科间的知识综合和迁移能力。

4.教育性

阅读理解题常常广泛联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实创新、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习题的新颖性和复杂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拼搏奉献和团结协作的探究精神,磨炼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有利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进一步的学习和以后走向社会提供健康的心理保障。

二、阅读理解题的背景

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立意,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主,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习题的设置一般都立足于不同的背景,以下进行分类例析:

1.生活背景型

以生活为背景的阅读理解题题型特征主要表现为:题型所涉及的信息以真实生活为背景,把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实例呈现出来,让学生从中识别、判断,从而体会物理知识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如下例:

例1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女士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__________;

(2)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

(4)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2.自然背景型

以自然现象为背景的阅读理解题题型特征主要表现为:题型所涉及的信息以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为背景,描述现象发生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识别、判断,养成自觉用学过的物理学原理分析自然环境中相关现象的习惯。如下例:

例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再旦”现象

很早的时候,我们祖先就注意观察天象,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近年,我国科学家根据古书中“(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猜想“天再旦”是天亮了两次,即发生在早晨的日全食。恰巧,1997年3月9日,我国境内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新疆北部正好是天亮之际。这次日全食的观测,证实了我国科学家对“天再旦”的猜想,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过推算,我国科学家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陕西省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为此项研究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日全食现象可以用__________来解释。

(2)科学家们在这次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请你任意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背景型

以社会事件为背景的阅读理解题题型特征主要表现为:题型所涉及的信息以社会突发的焦点事件为背景,突出了物理知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揭示物理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下例:

例3黑龙江《生活报)2003年5月2日在头版报道了这样一条科技新闻: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五位科研人员,研制出一间微型非典隔离监护室。这种隔离监护室最突出的设计特点就是室内用了负压原理设计(室内的气压比室外的气压低一些)。室壁设有进气孔和抽气孔,这样,保证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还可以利用真空泵将病人呼出的携带病毒的气体抽出去……

看过报道后,结合非典SARS病毒通过空气扩散而造成交互传染的特点,运用物理知识回答:

(1)微型非典隔离监护室形成相对低压的作用是什么?

(2)针对微型非典隔离室,为保护医护人员和医院周边群众的安全,为方便医护人员对非典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从物理学的角度还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4.科技背景型

以科技为背景的阅读理解题,主要是突出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此类题型主要借助一些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所反映的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一些涉及物理知识的科技产品来揭示物理知识对科学技术设计促进作用。如下例:

例4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中提出的问题。

我国的先进反舰导弹

在国庆50周年庆典激动人心的阅兵式上,我军向世界展示了建国以来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捍卫主权、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

阅兵式上展示的“飞龙7型”反舰导弹,可由飞机或舰艇上发射,在离海面很低的高度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速度可达500m/s,其射程愈32km。世界上只有我国和俄罗斯研制成功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因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故很难拦截。

(1)若用它打击15km处的来犯敌舰,则敌舰最多只有__________min的防御准备时间。

导弹发射后,若敌舰侥幸将其拦截击中,但导弹的残骸仍能以极高的速度横扫敌舰,给其以重创。

(2)高速飞行的残骸之所以能重创敌舰,是因为它们具有()

A.较大动能 B.尖锐的外形

C.较大势能 D.较大的射程

阅兵式上还展示了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我国才掌握的为战斗机空中加油技术。

(3)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要求()

A.加油机和战斗机间要保持较大的相对速度

B.加油机和战斗机间要保持相对速度近于零

C.战斗机要没有任何惯性

D.相互间的质量不变

5.科普背景型

以科普为背景的阅读理解题题型设计取材于科普文章,利用习题来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既使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又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学过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普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情感,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教育。如下例:

例5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见。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发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发射与它颜色相同时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轻柔嫩,为了生存,避免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先,而发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较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自然界中黑色花很少。

(1)红花发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

(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发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6.实验背景型

以学生生活中一些问题为研究专题设计的阅读理解题,开展类似科学研究的一种活动。它突出地表现为研究性、综合性、实践性三个特点。此类题型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描述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比较分析来推断出科学探究活动的结论。如下例:

例6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科学探究:机械效率

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1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 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数量有关;

猜想3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

猜想4 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芳芳和兰兰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芳芳的实验记录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较小提升速度

10

4.1

79.4%

较大提升速度

10

4.2

79.4%

探究结果

兰兰的实验记录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大致相同的提升速度

10

4.2

79.4%

15

6.0

探究结果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理学史背景型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物理学史为背景的阅读理解题,不仅可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更可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如下例:

例7阅读短文,并解决文后提出的问题。

探索电磁联系的历史

人类为揭示电和磁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年轻老师奥斯特,一直在寻求电和磁间的联系。一天在课堂上灵感突至,将一个小磁针放在一根直导线下方,再使直导线接通电源,只见小磁针摆动了一个角度后稳定地停了下来从而证明了: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与磁极相作用的磁场。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电磁铁。

(1)给直导线通电后,若小磁针不动,则小磁针的指向可能是()

A.与导线平行

B.与导线垂直

C.与导线夹角为锐角

D.与导线的夹角为钝角

1821年,英国青年学生法拉第。深深地为奥斯特的实验所吸引他想到:既然电能让磁体动,磁能否让通电导体动呢?一次实验中,他在一个水银盆的中间固定一根磁棒,棒边漂着一块插有一根铜线的软木。当铜线接通电池后,软木就飘动起来。这证明了他的设想。他进一步的实验成果,为后人发明实用的电动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指明了方向。

(2)软木块由静止开始飘动起来,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822年,法拉第又想到:电流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呢?他决心去探索“磁生电”的途径。此后,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究。1831年的一天,他实验失败后,正从线圈中收起一根磁铁时,发现和线圈相连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动了一下。于是他抓住这一机会深究下去,终于发现了感应电流,磁确能转变成电!据此,法拉第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人类从此步入了电气时代。

(3)发电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器。

(4)在法拉第的实验中,磁铁和闭合导线间相对静止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8.文学背景型

以文献、名著、影视剧为背景的阅读理解题,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题型的编制和设计意图是通过创设一个物理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实现物理知识与文学知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同时此类习题还突出考查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下例:

例8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去[距离]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

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两小儿在辩争中,用到了物理学中___________部分的知识;

(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在辩争中,各执己见,不接纳对方观点,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

(5)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题海茫茫,题型千变万化。实践表明,阅读理解题以其题型新颖、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等诸多优点,得到了众多教研机构和教师的重视和青睐。熟悉阅读理解题的常见背景,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此类习题的解题能力将大有裨益。

【浅议阅读理解类习题的特征及背景】相关文章:

“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谈谈中学物理教学说案与说课

漂浮的棱柱

撰写物理教研论文应怎样选题

口授笔录不如实验演练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注重物理问题研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研究报告(二)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法学法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