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广角 > 物理前沿 >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和结尾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和结尾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6-01-09 发表| 物理广角分类:物理前沿

物理广角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入和结束一堂课的教学,以及一些关于课堂教学的引入和结尾的作用、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导入、结尾、方法、原则。

1 引言

中学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中学教育中,物理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教给学生一些自然常识及一些物理知识,使学生能用它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向他们灌输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这些主要通过物理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导入和结尾,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能否达到教学要求,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研究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和结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从不知到充分理解,并且能够善于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其中教学的导入和结尾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因为好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对将要讲授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认真地去听讲;而好的结尾也是一堂课的关键部分,它能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概要,加深学生的理解。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导入和结尾作一些探讨性的总结。

2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

有人把一堂课的结构比喻成“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即开头要象凤凰那样引人入胜;猪肚,即中间要象猪肚一样丰满结实;豹尾,即收尾要象豹子尾巴一样有后动,这是对课堂结构的高度概括。本文只对“凤头”和“豹尾”,即“导入”和“结尾”的作用和设计谈谈自己的见解。

2.1 导入的功能

高尔基说过:“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2】可见,设计新颖巧妙的导入在讲授新课时确有精妙的功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2.1.1 设疑布阵,启迪思维【9】

疑可以引思,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当然,设疑在方法上要精巧,通常是采用孕育矛盾,对比分析的方法。以认识论观点看,比较的方法是识别事物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我们可以认清所知的事物或方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且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如此深究其根源,就可以把认识向更深层次引入,从而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1.2 画龙点睛,突出重点

中学生对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东西通常接受很快。把物理学中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用中学生所熟悉的东西,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尤其是这个“点睛”,要是能够把这笔给点好,那么这条龙就活了,也就是把这堂课给上活了。“点睛”即突出重点,把抽象的东西用鲜活的事物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接受新的物理概念或定律。

2.1.3 承上启下,展现新意

有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一读就懂,没什么困难,其实不然,即“无疑”并不是真正的没有疑问。如果我们能“无疑”处生疑,那么这样的疑便能承上启下,展现新意,起到架起新旧知识之桥梁的作用。物理课本的章节排列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上一节的内容与下一节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并不是孤立的一节,因此在导入时应当注意一下与上一节或章相呼应,也就可以很好地开始一堂课,并运用类比、列举等方法展现新意。

2.1.4 造成悬念,诱发思考

由于简单或直接的经验常造成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片面理解,有时纠正起来还非常困难,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他们所形成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因为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有可能是错误的和不全面的,但是他们却认为这些观念和想法是对的,因此作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片面理解当中造成悬念,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使其推陈出新,培养他们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向知识的更深层次进军,这样导语真正起到了开启新课的金钥匙的作用。

2.1.5 激发兴趣,引人入胜

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持续的动力。“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12】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则乐、乐则欲、欲则学。所以,激趣就非常必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假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方法。我们知道兴趣所在即为动力所在,也就是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或事情非常感兴趣的话,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样学习也是如此,只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如引导他们到了世外桃源,景色怡人,使他们留连忘返,他还想回去吗?

2.2 课堂导入的设计要求

以上讲了一些关于导入,即课堂教学引入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尤为重要,是一个关系到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即物理课堂教学的引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目的性、思想性原则;科学性、整体性原则;启发性、趣味性原则;直观性、抽象性原则和针对性、代表性原则。【6】具体来说,物理教学中各种导入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问题导入:直接、质疑、启发。

故事导入:寓意深刻、幽默,诱引,创设情景。

设疑导入:简捷、兴趣,创设情景,诱发追因。

直观材料导入:直观,全面,多样,全方位,

已有经验导入;亲切,自然,深刻,导示。

演示实验导入:直观,激趣,科学,诱发思考。

旧知识比较导入:系统,连贯,渐进。

根据引入原则,我们可以看出,无论设计何种方法 ,其根本目标都是努力创设物理环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广大学生积极的思维;调节学生心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因而,在设计新课引入时,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1】

(1).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求新”。

(2).要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求实”。

(3).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应变能力,“求活”。

2.3 常见的课堂导入形式

课堂导入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直观材料导入、经验导入、实验导入、新旧知识的比较导入等等。那么究竟怎样运用各种方法引入教学呢?下面就具体的引入方法来谈一谈。

3.1 由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7】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中学生习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对物理现象最生动、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教学演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例如,学习惯性及其应用之前,教师可以握着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这时老师举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忙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就可以轻松的引入新课。

2.3.2 设置“陷阱”引入新课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非平衡态为有序之源。【5】认识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人的认识由较浅层次一步步走向较高层次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次又一次思维矛盾的非平衡态过程。每次矛盾的解决,人的思维便进入到新的平衡态,无疑,这种新平衡态的档次高于原先的平衡态。由激疑到释疑,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再上一个档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自信心特别强,喜欢凭主观臆断下结论。但由于经历少、认识浅,所下的结论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当教师直接把正确的教给他们时,他们要产生怀疑心理,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状态时,必然要想尽办法摆脱矛盾,从矛盾中解放出来,于是产生了迫切解决思维矛盾的求知动力。为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观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 “陷阱”,让学生碰碰钉子,迫使他们重新认识问题。

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之前,教师拿着一只盛水的,然后把稍小的试管,然后把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着的两支试管同时倒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的一齐答:“一定会掉下来。”于是教师将那两支试管倒转过来之后,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大试管壁端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强烈的矛盾冲突,引爆了学生们纷纷追根问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学了“大气压强”之后就会明白了。

再如,在教育实习中我的指导老师教我在讲激光的时候可以这样开头:今天我们开始学激光,提出光大家都很熟悉,打开电灯有灯光,太阳照射有阳光,打雷闪电有电光,煮饭烧水有火光,激光也是光,只不过比较特殊罢了。“特殊”两个字加重语气写入板书,然后让大家看激光器(指实物),打开开关就亮了,这个时候大家都认为这就是激光。接着强调说,大家看到的这个光不是激光,而是辉光,激光在哪儿呢?在这里(指墙),只要我们抽上一支烟,创设反射光体就可以看到光线,这才是激光。这时大家心里想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是激光,那不是激光呢?由于矛盾得到孕伏,就可以因势利导地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不这样开头行不行呢?比如说: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激光,这就是激光,但是这样开头感染力不强,所以,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导语效果也不同。

再看看下面讲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一堂课开始时的师生对话:

师:200瓦的灯泡亮还是50瓦的灯泡亮?

生:(齐声)当然是200瓦的灯泡亮。

师:将“220V,200W”和“220V,50W”两灯泡并联接入220V的电源中,果然与学生的答案一致。

生:这时学生会兴奋地叫起来,他们是对的,当然高兴。

师:将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时,50瓦的反而比200瓦的要亮得多。

生:感到惊讶:“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出乎意料的事实,要求学生们用崭新的理论给以合乎情理的解决,迫使学生向知识的更深层次进军。

2.3.3 介绍科学家或物理学史引入新课

中学生虽说是青少年,但他们天真的童心还依稀可见。故事对他们依然有一定的魅力,特别是科学家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攻关精神,常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学习“白炽电灯”之前,可以问他们:“是谁发明了电灯?”然后给出正确答案: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别看电灯结构简单,当年爱迪生发明它时,却历经了不少的艰辛,单说对电灯的设计,他就查阅了数不清的图书资料,光用掉的读书笔记薄本子数本子是两百多,数页有四万多。在寻找和试制灯丝材料方面,他更倍受煎熬。开始他用炭、石墨等材料试制灯丝,灯丝寿命只有八分钟,试验失败了,后来他改用钡、铱、白金等高熔点的稀有金属试制灯丝,也只有一个多小时,试验又失败了,就这样他失败了又做,做了又失败,再做,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试验,终于发现了用钨做灯丝最理想,于是钨丝灯遍及了全世界。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钨丝电灯的知识。由此引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2.3.4 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入新课

利用学生原有基础知识引入新课,不但能让学生通过对新旧教材纵横的联系,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各部分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对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讲到动能定理时,教师可以先指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经历了一段位移S后,它的速度由原来的V1增加到V2,在这个过程中外力对物体的做了功,同时物体的动能也会发生了变化。然后向学生提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引入新课,无疑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研究的动能定理上来。又如,在讲到加速度时也可利用下表,体现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加速度。

2.3.5.用生动的实际问题和介绍实际应用引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4】学生有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学习的效果无疑是好的。

例如在讲到“压强”时,引入可讲如下的几例:

(1).为什么宽的书包比窄的舒服?

(2).为什么载重汽车比小汽车的轮子大且多?

当然学生认为书包带宽就是比窄的好,轮子多比少好,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就会各抒已见,智者见智了。这时教师再给出正确的解释,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当然效果也就会好起来。

还有就是物理教材中所学的知识,不少在实际问题中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时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明确所学的物理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则对新课的学习他们同样会产生积极的兴趣。

例如,在上《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一根金项链或一只金戒指,问学生这是不是纯金的?然后教师说明要回答的这个问题,方法有很多种,但有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后就能解决问它。

2.3.6 安排学生小实验引入课题

通过学生自已动手做小实验来引入新课,其好处不但表现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的兴趣和实验能力。

如在上《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时,可让学生用一根塑料直尺和一块布,使它们之间发生摩擦,然后让直尺*近一些碎纸片,结果学生会发现碎片会被吸起来,教师这时就可借题而入,介绍新内容了。

2.3.7 利用电教手段引入新课【1】

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电教手段包括幻灯、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等,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获得用语言难以代替的丰富感性材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对于家庭的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的引入,可以采用放录像的方法引入,通过录像的片“火的警示”,学生对一场惊心动魄的火灾场面可谓印象深刻。

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很容易吸引学的注意力.

2.3.8 用新颖的方式引入

除了以上的用实验导入、电教导入、提出问题导入等几种导入教学的方法之外,以新颖的形式导入,更易激发学生学习兴。

(1).以歌曲来开头:初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十分喜爱唱歌,在物理课上唱歌,出乎学生意料,学生感到新奇,因而情绪会立刻高涨。例如,在讲《机械运动》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唱着《闪闪红星》里的插曲,展开课堂教学。当学生听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后,还处于激昂兴奋的激情中时,提出“青山为什么会走?”为一疑问,将学生活跃的情绪纳入预定的轨道后,转化为活跃的思维。【15】

(2).以图片来开头:和上法同理,也是给学生大脑以新奇的刺激,使其以兴奋的状态投入学习。例如,在讲《电磁感应》这一节时,教师首先出示法拉第的大幅头像,并讲解其毕生贡献,这样不仅使学生为他伟大的物理成就所叹服,而且也使学生亲切直观地认识了伟大容貌形象,爱屋及乌,自然也会对他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格外感兴趣,且记忆深刻。

(3).以猜谜语来开头:在讲正文前,先设下一个谜面,可以使学生带着疑惑去认真听,然后在讲课中不失时机地送出谜底如在讲《质量》一节时,先设下一个谜面“十个哥哥”,学生一听猜谜语立刻活跃起来,个个抓耳挠腮,积极抢答。随后引导到:“要猜出这一谜语,请大家认真学习本节课,谜底就在这节课中。”到了课堂中央,一些学生有了倦意,恰好讲到了质量的单位,趁此时机抖开包袱,说了谜底—质量的单位“克”,学生的情绪再一次高涨起来。

此外,还可以精巧的习题天头,以诱人的“陷井”开头等。

总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有许多,教师应根据所教的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入,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只会弄巧成拙,把原本很容易的课上得一团糟,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定注重一堂课的导入,只有注意到了这一点才能把课上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

3.1 结尾的作用

“凤头”是很重要的,可是缺少了“豹尾”,那么一堂课即使开头再好,结尾很一般,那么这节课也算不上十分成功的。一堂好的课就是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尤其是结尾的设计更要精心准备,设计巧妙,只有这样才能突出结尾的功能。

3.1.1 了解全局,掌握重点

学生在学完一堂的内容后,总有些东西会没有听懂或当老师讲时没有及时记下,这时就需要教师在结尾时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简单地复述一下,并对需要注意的地方再提示一下,以便使学生对这一堂课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3.1.2 前后呼应,系统掌握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过,物理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一节或一章内容不可能单独地存在。一堂课上完后教师在结尾时可以提一下这一节内容与上面的内容或将要拓展的内容的关系,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观念,从而把知识系统地掌握,使之更容易理解。

3.1.3 巩固技能,设下伏笔

物理课不仅教授给学生一些物理概念、规律,还教给学生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从而运用合理手段去解决一些问题,同时还为在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技能之外,为下一堂课打下伏笔和基础,以便更好地上好下一节课。

3.1.4 激发兴趣,深入探讨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是使学生整堂课贯注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并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听、去理解、去消化所学的知识,也就是带着很大的兴趣去学习物理知识。这时教师就应在结尾时注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升华,引导他们深入钻研和探讨问题,以利于知识向更深一层次转化。

3.2 结尾的设计要求

好的结尾就好比那“点睛”之笔,它能使一堂课的结构更加完美。但是,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结尾真正地收到“点睛”之效呢?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会因课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设计要求,总的来说,好的课堂结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概括性、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具体性原则;思考性、探索性原则;整体性、统一性原则。结尾的形式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常见的有概括式结尾、伏笔式结尾、呼应式结尾、启示式结尾、疑问式结尾、兴趣式结尾、扩散式结尾等等,每一种结尾方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也只有了解它的特点之后才能恰当地运用它。各种结尾的一般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概括式结尾:精炼,直接,总结性强。

启示式结尾:启发性强,导示。

兴趣式结尾:激趣,自估,意尤未尽。

扩散式结尾:诱发思考,导示。

伏笔式结尾:寓含深意,略做提示。

呼应式结尾:系统,前后呼应。

当然,根据导入的原则可以知道,其根本目标是努力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为上好下一节课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课本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此,在课堂的结尾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追趣”。

(2).要合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追思”。

(3).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追问”。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对物理课充满兴趣,并培养学生在课外去积极探索钻研,使学生去进一步认识事物、探索真理。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也就是结尾时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结尾设计得生动有趣,富于启发性、提高性,这就在于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要求通盘考虑、精心设计。

3.3 常见的课堂结尾形式

3.3.1 概括式结尾(总结性结尾)【8】

概括式结尾,就是对一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进行概括,即简单地复习一下,“学而时习之”,俄国教育学家乌伸斯基也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避免造成醉汉拉货车,只剩一空车的现象,【10】因而教师必须及时复习总结。概括可用提问、简叙、提纲、表格、图示等方法,用以强调要点、强化记忆,使学生对整堂课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例如,学完《浮力》这一节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结,计算浮力的方法:1、称量法:F(浮)= G(物) — F(示数);2、浮体法:F(浮)= G(物);3、原理法:F(浮)= F(向上) — F(向下),通过这样的小结,学生既知道了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又为以后浮力的计算埋下“伏笔”。

3.3.2 伏笔式结尾

一堂课的结尾,就像旧章回小说惯用的“欲知某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样,设计一个深入又能激起高潮的悬念,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让学生课外探索,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感到很有滋味 ,激发他们的课外求知欲。

例如学完《欧姆定律》这一节后,留下问题:你能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则设计出一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吗?由学生课外去完成,下次课学习第三节时汇报。

比如学习光的折射后,留下以下思考题:(1)潜入水中的人看天上的飞鸟,看到的鸟的位置比实际高还是低?

为什么?(2)如图,是光 E C

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况, 30° H

且AB┴CD,你能识别哪边 A 25° B

是空气介质,哪边是玻璃介 75°

质吗? F 30°

再如“变速直线运动、 D

平均速度、即时速度”这一

节课收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考性问题:“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各有什么特点(不同点)?”这样将问题引伸,使学生感受到学完了v~t图像后并没有完结,还有更深刻的问题有待解决,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探索的机会,并指出了探索的方向,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用它来讲解“加速度”埋下伏笔。

3.3.3 呼应式收尾

有些物理教师习惯用提出问题、设置悬案的方式引入课题,因此一堂课结束时,启发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该堂课所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可收到前后呼应,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让学生享受学到知识、解除悬念之后的无穷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上“物体的平衡”一课时,课前设置“不倒翁为何不倒?”的悬念,结尾时引导学生利用稳定平衡的条件去分析解决。又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课,课前设疑:“要甩掉鞋底上的泥巴,为什么要用力跺脚?甩掉笔尖上的墨水,为何要把迅速挥动的手臂突然停下来?”结尾时,引导学生自己用惯性定律去解决,学生定会大发感慨:啊,原来如此!怪不得锤柄松了,只要将锤柄在地板上捶几下,锤头就紧了??????

3.3.4 启示式收尾

一堂物理课的结尾设计,不仅要想到本堂课知识得到消化与巩固,还要考虑到下堂课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得片断的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环套一环的知识结构整体,因此结尾时,不仅要精选本堂课的作业与习题,并提出要求,对难度较大的题应该给予必要的启发提示,而且对新课的预习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必要时,还要把本堂课与下堂课之间的关系(并联、串联或隶属等等提出暗示)。

例如在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一课时,由于知识密度大、难点集中、时间紧凑、侧重于推理过程,还引入适当的中间状态来推证(对分析和解决气体问题的这种常用方法不可能在课堂着重讨论,引出的目的,即为本课的推证服务,也为以后的教学留下伏笔),因而必须对学生作业予以启发提示,同时布置预习学生实验条件?实验中必须直接测量哪些数据?怎么测量?

3.3.5 疑问式收尾

在一堂课结尾时,提出有一定难度的、下节课要进行探讨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这一堂课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必须积极地进行探讨,同时可让部分学生体验“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成功的欢悦滋味。【14】学生通过课后的预习和查阅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就会感到其乐无穷,而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节课,就会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电磁振荡”一课的结尾设计,可先演示:用电流计观察振荡电路的阻尼振荡,发现电流计指针摆幅度很快变小,然后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和探讨,这对下一节课“阻尼振荡”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3.6 兴趣式收尾

兴趣收尾,就是一堂课的结尾设计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做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引出一些相关的物理问题,以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娱乐中求知、在求知中娱乐,轻松愉快地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例如“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一课的结尾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发一个乒乓球和一张厚的纸,要求将乒乓球悬在纸下吹不掉,看谁先想出办法来。这时,一些学生会想到把纸做成漏斗,将小球放在课桌上用漏斗罩住,然后用嘴通过斗颈往漏斗里吹气,再将漏斗徐徐提起来。这时,球在漏斗里吹不掉。等学生做成了再提问:“这是什么道理?”让学生去思考。

3.3.7 游戏式结尾

经过一堂课的紧张学习,学生会感到疲劳、精神不振,如果课堂结尾时,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小游戏、小魔术,使学生在欢笑、兴奋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就能使学生的疲劳烟消云散,精神倍增,同时游戏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例如,讲完“大气的压强”后,做一个“吹币进碗”【3】 的游戏,并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就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起学习的情趣,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会给下节课的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除了以上的几种结尾方式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结尾方式,如自然式结尾,即按文章顺序,由前而后,讲读最后一节甚至最后一句时,自然地结尾;练习式结尾,即在课尾安排练习并不是一般的作业,而则是学生学习本课情况的检查,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课文的总结。【13】

4 结束语

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引入还是结尾,它们使用的方法都不是一陈不变的,而且它们之间也还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之间还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在使用时要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用适当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课上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鸣谢: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金本喜老师从各个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为本文的完成提供了不少的有意义的指导,在此特向他表示忠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物理教师》

【1】 朱俊德 1995 4 《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的艺术》陕西咸阳市教育教学研究室P32

【2】 陈洪伟 5 《谈初中物理新课教学的艺术》 河南夏邑县教研室P13

【3】 徐志明 1990 6 《物理课堂结尾要精心设计》河北献县文教局教研室P20

《物理教学》

【4】 许德明 汪宗锐 1984 7 《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学院P16

【5】 张立新 1998 5 《物理教学中的激疑》 如皋师范学院P8

【6】 邝 雄 1997 11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原则——从微格教学技能导入谈起》 海南教育学院P10

【7】 石国林 1993 7 《新趣——如何引入物理新课》 贵州省东南民族师专附中P6

【8】 许泽平 1990 8 《物理新授课导语的作用和设计》 江西兴国县第一中学P16

【9】 肖鸿曦 向阳 1988 6 《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P1

《教学月刊》

【10】 姚顺苗 1994 5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浙江庆元二中P32

【11】 叶镇源 1991 12 《浅谈初中物理新授课引入时创设情景、激发动机的一些做法》慈溪市东安中学P26

《中学物理参考》

【12】 李益民 1997 8 《设置问题情景是课堂导入的途径》 安康铁路普教委教研室P42

《教学法大全》

【13】 刘舒生 主编 1993年版《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P176

《中学物理》

【14】 彭文德 1998 2 《浅谈课堂教学“尾声”》 湖北监利新兴中学P11

【15】 岳海波 1 《优化设计课堂开头 激励学生高效达标》河南卢氏县城闰镇中学P14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和结尾】相关文章:

内江市2015中考物理试题

2015中考物理热学考点知识结构复习

钢材物理知识百科

初三物理上册期中试卷

2015年初三物理功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关系

在101KPa一些物质的熔化热

2014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测试卷

默里·盖尔曼:粒子物理学的开路先锋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

最新物理物理广角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广角文章
精品推广
物理前沿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