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学参考 >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与案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与案例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6-03-15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学参考

物理教研

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质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和升华,它渗透到民族的整个机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全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在教育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这对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繁荣昌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我明确了教育创新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否则无法与时俱进。就物理课堂教学而言,继承和发展“格物致知”的思想,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内容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时代性,并为学习者提供选择的可能;物理教学与民族精神交汇融合,才能为科学插上情感与想象的翅膀,为民族精神增添严谨与理性的光环。如何将民族精神教育巧妙地融入物理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育他们的良好思想品格?我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在教授物理新课时,事前多收集相关资料,把我国历史长河中对科学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及其发明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之一

比如在讲磁体和磁场时会提及指南针,我就会讲到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磁石召铁”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体能吸引铁等物质的记载。早在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中记载有“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就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司南,是目前世界上知道的最早的指南针。又比如讲核能时,会提及我国成功引爆自行研究的原子弹、氢弹,这其中体现了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的“两弹一星”精神。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讨论、比较发明前后及进一步发展的人类生活方式,让学生加深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及对科学与技术的贡献,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教育学生,一些科学发现虽然源于偶然的观察,但更离不开科学家的锐利眼光和寻根究底的探究精神,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留心一下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许多可进行科学研究的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成果。关注历史的同时,我也不忘关心时事。比如在进行重力教学时,自然会提到失重的情况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怎样才能将民族精神结合其中呢?我找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视频文件,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们我国的“太空英雄”杨利伟在太空中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并向学生讲述我国探索太空取得的成果: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第三个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介绍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的意义。这样的物理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知识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

二、注重利用物理实验课

物理实验课强调的是自己动手,我努力将民族精神教育融会贯通于学生的动手实验中。比如在讲电的实验课前,我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告诉学生们节约一度电可以让电车多行驶0.85千米,可以多织11米布,可以多炼1.61千克的钢等等,并鼓励学生在实验课时制作节能的小发明。在一些测量的实验课中,我鼓励学生测量身边的物体,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养成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乐趣、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且使他们养成了节约社会资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了他们的公民人格。****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在新世纪建设的主力军。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国家正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通过实验动手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节约不仅包括平时省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更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来推进节约社会的建设。我们必须在经济建设中提高科技含量,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注重课外活动建设

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重视社会资源的利用。我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工业博览会等科学场所,让学生全方位地体验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以及现当代的科学创造,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这样实践时,我感到学生和我们这些过去的学子一样,同样对祖国满怀热爱,血液中同样涌动着报效祖国的热情。虽然时代改变,但学生还是一样,只是看我们教师怎样引导。我们的教学,要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才能在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同时,人格得到健全的塑造、养成优良的品质,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更加健全的发展。唯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对时代、对社会、对民族才是有价值的。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尝试过程中,我结合课程改革的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蓝本,从情景的引入、问题的提出、自主活动、实际应用等方面入手,结合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愉快有趣地获得实用的物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深入。如:

案例:以传统之秤,称物理之重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太多太多的国粹。如果你翻开中国的科学史画卷,一页一页凝聚了我国劳动的勤劳和智慧,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根据教学内容,我以“杆秤”这一“国粹”,作为突破口,引导学学会将物理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使学生惊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折服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工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一、视听导入,激发兴趣

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片头主题曲《天地之间有杆秤》。“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在曲末童音的反复吟诵中,将歌词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从欣赏具有中国民族的曲调中,转入感悟这首歌所吟唱的深刻含义。

师:“《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可谓家喻户晓,听完它的主题曲《天地之间有杆秤》,同学们,它蕴涵怎样深刻的含义?”

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百姓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国家政权的好坏,老百姓心中自有衡量”,“领导应该一心为民,国家才能安定、昌盛”,“国家指定的政策和政府的举措在实施时,一定要权衡百姓”,“民心稳定,国家才能均衡发展”……

总结学生的讨论:“权”、“衡”、“量”、“利”等这些词都与杆秤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杆秤”,看看我们为什么会说“天地之间有杆秤”,而不说天地之间有把尺,有个钟呢?

二、深入主体,揭示原理

第一层次——取材生活

利用视频播放一热闹的菜场,一位老妪用一杆秤称一个大白菜的整个过程,将学生引入生活中的真实的一个场景中。有些同学禁不住地说“我每天放学回家都可以看到,马路菜场的人用它称重量!”将画面定格在杆秤上,鼠标点击处,学生们不约而同的说出杆秤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

第二层次——追溯历史

师: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杆秤,它已在我国使用几千年!“几千年”!一些学生立刻露出惊诧的表情。在学生惊叹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将中国各时期的杆秤的图片一幅幅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师:杆秤是中国传统的测定物体质量的工具,古代人称杆秤为“衡器”、“权衡”或“秤”。[权]就是砝码或秤锤,[衡]是指秤杆。《汉书.律历志》:[权与物钧而生衡]。《史记.仲夷弟子列传》:[千钧之重,加权而移]。[移]字表示在秤杆上移动“权”的位置。从这些文字上看,我国最迟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年)已经有各种类型的杆秤。

再将画面定格一杆秤,细心的学生立刻说“那秤砣长得怎么像外国人!?”

师:这是罗马秤,在公元前后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人仿造的杆秤。(将图片再定格于一戥秤上,学生们立刻被戥秤的精美所吸引)

师:戥秤可谓杆秤中的精品。公元1004—1007年的宋朝官员刘承硅,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根戥秤,测量的准确程度相当于今天的31.25毫克。学生们不由地惊叹到“太伟大了!”

师:戥秤因做工细巧精美,测量准确,现已成为收藏家们的追捧的珍品。

第三层次——追寻原理

师:古人能制造出如此精确的秤,他在制造的过程中遵循了什么原理呢?

生齐声说“杠杆原理!”

师:杠杆原理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在中国典型的发展应用就是秤的发明。《墨经》中最早记载了秤的杠杆原理。指出[本](即重臂)与[标](即为力臂)相等的平衡和不相等的平衡关系,杠杆两端的力和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大小,它比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早约200多年。

师生共同用杠杆原理分析各种杆秤:

1、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是一个等臂的杆秤。

2、利用图片,请学生指出常见杆秤的构造上有何特点?为何会有这些特点?带着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明确杆秤的构造特点,秤杆上的刻度为什么均匀,如何利用两个提绳改变量程的等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开门者,为学生打开了另一个领域,学生们纷拥而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学生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在学生眼前展开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张僧繇所绘的《二十八宿神像》(局部)图中,某人手执有三个支点的杆秤。“三个支点”!学生不由地惊叹。

师:可变换支点的秤是古代中国人在杆秤上的重大发明,表明了古代中国人在实际上已经完全掌握了杆秤的原理。

第四层次——应用实际

师:杆秤用途广泛,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但1994年9月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在公共贸易中限制杆秤的通知》,这是为什么呢?

生:杆秤容易缺斤少两,有更先进的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出现了。

师:我们一起用杠杆原理来揭露一些*商的不法行为。利用视频,将*商如何在杆秤上做手脚来进行买进卖出的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师:不可否认,这些*商们确实巧妙地运用了杠杆原理,在杆秤上做手脚,赢得眼前的蝇头小利。我们要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揭露和杜绝*商的不法行为。

第五层次——提升理念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杆秤测物体的质量,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杆秤”是否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你有何感想呢?将学生引入又一个高潮:

生:杆秤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会和其它测量工具长期并存。

杆秤是我们的国粹,应该保护和挽救。

用更好更先进的测量工具不是更好吗?

杆秤不应该消失,应该让那些*商消失!

我们应将所学的知识用在正道上,而不是用在旁门左道上,害人终害己!

做人要讲究诚信!

……

学生们的讨论,让我很欣慰,课堂讨论的问题上升到了对学生人格品德的塑造。

师总结:我们不能忘记杆秤曾经的辉煌,用杆秤测物体的质量或许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杆秤蕴涵的原理已经深入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那就是“诚信”、“均衡”、“公正”、“求实”和“进取”。让我们再次聆听“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就是定盘的星……”歌曲再次回绕在耳边。

三、巩固强化,拓展领域

1、请学生针对这堂课,写出自己的感受。

2、从图书和网络上查寻“杠杆”原理在中国古代还有那些应用。

3、从图书和网络上了解中国的古代机械。

四、课后反思,提升理念

物理教学的历史是一条连绵的长河,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是它的永恒主题。这堂课我成功地以"传统之秤"导入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作用一:继承传统,传播民族文化,让学生懂得五千年灿烂文明中的“国之精粹”,增强民族自豪感。杆秤虽小,但人类的文明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闪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以杆秤作为一把金钥匙,打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箱。

作用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汇融合,为科学插上情感与想象的翅膀,以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真、善、美的健全人格。虽说是一堂物理课,因为“杆秤的引入”激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音乐的导入更给学生丰富的想象。整堂课从“杆秤的引入”、“杆秤的历史”、“杆秤的原理”到“杆秤的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认知杆秤的原理和使用的同时,逐步提升为对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的塑造。与常规的物理教学相比,这堂物理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和方法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呼唤。

作用三:把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融合,为物理课增添更多绚丽的面孔,使学生喜欢物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参与者,使物理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具有勃勃生命力的时空。这不就是真正有实效的素质教育吗?

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不是几堂课所能解决的,需要物理教师讲方法,重实效,长期不懈具体落实到每一堂物理课上。在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可以使用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今后,我还将继续开拓新的实践领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与案例】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实践的体会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怎样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情感

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初探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科知识的实用意识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讨

意义识记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参考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