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实验 > 课堂实验 > 中考实验方法等效替换法

中考实验方法等效替换法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实验分类:课堂实验

物理实验


三国时的曹冲因"称象"的故事而被世人称为神童,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用易于称量的石块来替换不易直接称量的大象。其实,这就是物理学上的"等效替换法"在生活中的精妙应用(等质量石块和大象通过船排开水的体积是相同的)。

所谓等效替换法,就是从事物间的等同效果出发,通过一定的替换来学习和研究物理现象、过程、规律的一种方法。把复杂的物理现象、过程,转化为等效、简单的,学生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物理现象、过程来研究和处理。在初中物理中,测量曲线长度中的化曲为直;用一个力来等效替换两个或几个力的作用等,都采用了"等效替换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无论是其生活经历、知识储备、理解能力还是思维水平,对学好物理都有一定的困难。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度过难关?特别是在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把"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我来讲,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在课堂上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我的体会就是:把"等效替换法" 巧妙地应用在物理习题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等效替换"思想,形成"等效替换"思维,对更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更好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有着事半功倍的功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效果上的等效替换

所谓效果上的等效替换,就是在物理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从不同事物(不同物理量)或同类事物(同一物理量)的不同物理作用过程出发来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例1.如下图1的水槽中浮有一只装有铁块的小船,如果把小船中的铁块投到水中,则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分析:要考虑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只要分析水面的变化,而水面的变化可分析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

因为水的体积没有变化。但是由于铁块沉入水中后(如图2),船排开水的体积变小而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从无到有),这就给分析排开水体积的变化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水的体积变化与浮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故本题可等效替换为浮力的变化问题。

我们可以把图1与图2中船和铁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作一分析: 图1情况船和铁块均漂浮在水面上,浮力大小等于船和铁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之和,图2中船上浮一些,仍漂浮在水面上,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仍等于船受到的重力大小,而铁块沉到水底,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将小于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最终船和铁块所受到总的浮力大小将减小,它们排开水的体积也将减小,故把小船中的铁块投到水中时水面下降,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

二、过程上的等效替换

所谓过程上的等效替换,就是在初中物理中有些问题所涉及的过程较复杂,以致我们严格搞清楚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有一定困难,而有的过程又是"动态"不易分析处理,运用等效的观点,往往只要把握住起始和终了时刻的状态特性,定性地分析过程,将整个过程等效为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从而方便求解。

例2 .如图3横截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一横截面积为50cm2的圆柱形木块中间用细线系在容器底部的中央,木块的质量为600克高度为20 cm,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96牛,此时细线刚好伸直,问如果加入1.2千克的水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多少?

分析与解答:要考虑增大的压强只要考虑增大的液面高度,而分析液面高度的变化首先要考虑加入水后细线能否拉断。(拉断与否,浮力不同,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液面的高度也不同。)原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细线刚好伸直,细线拉力为零。)

∵F浮1=G木 (二力平衡)

∴1×103 Kg/m3×9.8 N/ Kg×V排1=0.6 Kg×9.8N/ KgV排1=0.6×10-3 m3=600cm3

当细线上的拉力为1.96牛时,细线刚好要拉断,

则:F=1.96N

此时 F浮2=F+G木=1.96N+0.6Kg×9.8N/Kg=7.84N

∴7.84N=1×103 Kg/m3×9.8 N/ Kg×V排2

∴V排2=800cm3

即:水面上升⊿h=⊿V/S=(800-600)cm3/50 cm2=4cm=0.04m时细线刚好要拉断。

此时加入水的质量⊿m=0.04m×(200-50)×10-4m2×103Kg/m3=0.6Kg<1.2 Kg

即:加入1.2 Kg水细线要断。

所以水面变化分两个过程:先加入0.6Kg水,此时细线不断,后加入0.6Kg水细线已断,而两个过程液面的高度变化计算较为复杂。我们可以把两个过程等效替换成一个过程:即加入1.2Kg水使整个容器的水面上升,因为木块开始是漂浮,最终也是漂浮。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水面上升的高度为:

⊿ h水=⊿V水/S =⊿m水 /(ρ水S) =1.2Kg/(1×103 Kg/m3×200×10-4m2)=0.06m

即增加的压强⊿p=ρ水g⊿h水=1×103 Kg/m3×9.8 N/ Kg×0.06m=588Pa

三、模型上的等效替换

所谓模型上的等效替换,就是相互替代的效果相同,利用等效替换法,可以使非理想模型变为理想模型,使复杂、陌生的模型变成简单、熟悉的模型。

初中物理中有很多情况例如:把电流表等效成导线,因为它的电阻很小,而导线又可以等效成一个点,这样分析电路时就比较简单。

例3.如图4,电源电压6伏不变,R1=10Ω,R2=20Ω,R3=30Ω,则电流表A1,电流表A2示数分别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由于电流表相当于导线,所以图4等效于图5,图5中的1、2点与电源正极直接用导线相连,3、4点与电源负极直接用导线相连,那么1、2点可以看成电源正极,3、4点可以看成电源负极,这样R1、R2、R3都相当于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故R1、R2、R3并联。这样通过它们的电流也都可确定如图6,从电源正极经过电阻到负极,则A1的电流为R2、R3电流之和,A2的电流为R1、R2的电流之和。

四、现象上的等效:在保持物理问题本质不变的前提下,用简单的容易分析的物理现象来等效表示复杂现象。

例4.有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密度分别为0.8克/厘米3、2克/厘米3、3克/厘米3。放入足量的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问三个小球的质量之比?

分析:很多学生看到"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马上想到V排相同。进而推导出三个小球的体积相等,从而误入歧途。

实际上三个小球的浮沉情况不尽相同,乙和丙都是浸没在水中(ρ乙和ρ丙均大于ρ水),V排=V乙=V丙,而甲球是漂浮在水面上,V排≠V甲,但G甲可用G排水来等效替换,M甲用M排水来等效替换,

M甲:M乙:M丙=ρ甲V甲:ρ乙V乙:ρ丙V丙=ρ水V排:ρ乙V排:ρ丙V排=1:2:3

综上所述,在教学和学习物理过程中,将等效替换法渗透到对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而且对灵活运用知识、促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解题方法比解题本身更重要,题目是载体,方法是灵魂。对方法问题的探讨将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到达一个更高的境界,而且也将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中考实验方法等效替换法】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感受大气压

中考实验方法比较法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 自制干电池夹

实验方法:电学

对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

实验方法:超重和失重的实验注意方法

几个有趣的光学实验

初中物理收音机课外实验

中考实验方演绎法

初中物理实验—玻璃瓶受力而形变

最新物理物理实验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实验文章
精品推广
课堂实验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