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碳原子类似,硅原子有4个外层电子,这就决定了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表面看去,晶体硅和金刚石很不相同。金刚石是透明的、硬度非常高的固体,而晶体硅则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但如果我们深入这两种物质的内部看看,就会发现它们的晶体结构(组成晶体的原子排列方式)是相似的:每1个原子都通过共价键同另外的4个原子相连。这就意味着每一对原子都共享有一个电子对。
由于晶体硅具有这种结构,所以就不会像金属那样存在很多可以自由移动的自由电子,每一个电子都是被牢牢地挂在两个原子中间。当然,如果我们将温度升高,有一些电子就会获得额外的能量而摆脱原子的束缚,可以在晶体中自由移动,从而使晶体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与金属相比,晶体硅自由电子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并不能显著提高其导电性。所以,硅是一种半导体──它既不是完美的绝缘体,又不是很好的电导体,曾被认为是没有多大用途的材料。不过,随着对半导体性质的深入研究,人们掌握了改变半导体导电性能的诀窍──掺杂,半导体终于成为电子工业的主角。
所谓掺杂就是在高纯度的半导体晶体中掺入一些特定物质,从而使原有材料的导电性发生变化。通过掺杂,半导体的导电性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可以向硅的晶体中掺入少量的磷(通常比例为八百万分之一)。这些掺入的磷原子会占据原来硅原子的位置,而且由于磷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因此这些外层电子除了和周围的4个硅原子的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以外,还会多出一个电子。这个多余的电子就会在晶体中自由移动,使晶体导电。这种情景就好像在一个盒子的底部牢牢地镶嵌了一层玻璃球,而在这些排列有序的玻璃球中间,我们又外加了几个可以自由滚动的玻璃球一样。
通过掺杂这种手段,终于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发明──晶体管。通过将硅晶体上很多晶体管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集成电路芯片,它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和其他很多设备的核心。也许不是人人知道,在半导体工业发展的初期,唱主角的并不是硅,而是另一种半导体──锗。硅之所以能超越锗而占了上风,除了因为其资源极为丰富,易于获得外,还在于它很容易形成稳定的氧化硅薄膜。这种薄膜不但可以对芯片起到很好的绝缘和保护作用,而且很容易在芯片中产生绝缘区,这是因为氧化硅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抵抗温度的急剧变化,使氧化膜下面的硅晶体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不会像氧化铁那样──铁锈只能使铁器的锈蚀情况更加严重。【半导体工业的主角】相关文章:
与“半导体工业的主角”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
精品推荐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杨王晓杰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黄胜云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尹艰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邬燕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鄂雨亭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刘会通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李恒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黄有健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王吉昌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聂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