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法学法 >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现象形成的教师因素分析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现象形成的教师因素分析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法学法

物理教研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普遍觉得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因此有“物理难学,物理难教”之说。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有来自于学生自身心理,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于教师日常教学方面的因素。本文就初中物理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某些困难从教师角度进行剖析、探讨,以便给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教师在备课、作业布置及讲评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基础差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三种不正常现象,一是备课,有些教师仅仅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甚至几周备好课,而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学生本来已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难以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中,而多数学生却一知半解。二是作业,有些教师作业布置较为随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有些教师批改作业不及时,经常积累在一起批改;有的甚至学生交的作业有去无回,这样造成了批改不细和学生问题的积压,矫正问题无从下手。三是作业和试卷的讲评,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埋怨学生:这种问题已讲过许多遍了,你怎么还是不会。其实很可能教师所谓的作业讲评、试卷讲评也就是走过场而已,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对哪些方面的知识理解有偏差,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有的教师试卷讲评过了就算数,殊不知大部分初中学生是不会自觉订正的,教师还必须把好一道督促订正的关。学生的问题积压多了,得不到及时矫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就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好学生也就渐渐地变成了差生。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细心准备,上课做到心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教案,目中有学生。布置作业时要搞清所留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技能,认真筛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习题。试卷讲评时,应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对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典型题要做进一步的“借题发挥”,将原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换,向深处钻研,向广处联想,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反馈、真实反馈,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及时地、有时需要重复地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物理知识真正地落实到位,并使之牢固掌握。

二、教师包办太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审题能力差

有些教师上课,惟恐自己讲不完整,学生学到的东西就会少,采用满堂灌,事事包办,尤其是分析一些复杂的例题时,更是读题、画图、标条件、列方程,一包到底,学生只是算算结果而已,这种课的后果是学生听得懂,但做不来。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次,我将一个估计学生感到棘手的题目预先分析和提示一下,但因课堂余下的时间不多,我以下面的形式把题目提供给学生:(当然是边讲题目边画出由图1甲改接为图1乙的电路图,边标条件)

经过分析和计算,比较得出P2<3W的结论。学生听懂了,可是到了下午,一个中等的学生来问我这样一道题: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是定值电阻,在a、b处接一个“6V 2W”的灯泡L1,闭合开关S,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如果在a、b处换接一个“6V 3W”的灯泡L2,闭合开关S后,则这只灯泡消耗的功率将________3W。(填<、=、>)

这不是和我上午刚讲过的题目一模一样吗?我顿时感到不给学生原题的悲哀,老师包办过多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地减弱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从此以后我不论题目容易与否,也不论字数多少,给学生讲解例题时,都要或投影,或打印出原题,让学生成为主体来审题、解题了。

三、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理知识,学生建模能力差

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非本质的次要属性影响着对本质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如许多同学认为,汽车速度越快惯性越大,拔河比赛时胜利的一方对绳子的拉力大,铁比木头重等等,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分析本质,建立物理模型。汽车的惯性是汽车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汽车的质量一定,这种性质就一定,汽车速度快时难以停下来,是因为改变它的运动状态的摩擦力使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停下来。除概念、规律外,习题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学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大题就害怕,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很大程度上由于学生解题习惯差,建模能力差造成的,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题自然兴趣小组为了探索一项使植物幼苗在寒冷季节快速生长的技术,制作了一只恒温箱,箱内需安装一个电发热体,按设计要求,电源电压为220V,该电发热体每秒向箱内提供400J的热量(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用合适的材料制成发热体后,利用220V的恒压电源供电,通过试验,测得每秒钟实际供热为484J,为使供热达到设计要求,在不改变发热体及电源电压的条件下,问:如何在箱外接一个电路元件,并通过计算确定这个电路元件的规格。

初看此题,大多数学生无从下手,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学生找出物理模型:①每秒钟放热400J(或484J),其实是已知电功率P=400W(或484W)。②电功率484W时电路图怎样?(要学生画出)(如图3甲)此条件有什么作用?(可以求出电热丝的电阻R)符合要求吗?实际要得到400W的电功率该怎么办?③引导学生画出第二个电路图(如图3乙),并标上条件求R’,这样的题目会做吗?当然会。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应尽量教育学生把物理过程转化为图形,这样直观、形象,能突出物理本质。如光路图、受力分析图、等效电路图等对做题大有帮助。还可以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练习加以训练。

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有效而适时地调整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现象形成的教师因素分析】相关文章:

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研组活动(二)

理化生组教研工作计划(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从观察牵牛花得到的启发

关于建构全新的物理学习评价体系的思考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新课程中学好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加强环保教育

物理讲评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法学法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