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法学法 >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法学法

物理教研

创新教育这门新兴的学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都纷纷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计划之中。对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热潮,创新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

创新教育,是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资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一大批富有独创性和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作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理应为培养未来的创新型新人出谋划策,立志在本学科内探索适合本学科的创新教育方法。物理学往往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难学的学科,但物理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与实际联系紧密,对提高一个人的自身素质有重要作用。怎样变难为易,这就需要创新,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使物理教学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变怕学、厌学为好学、乐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在物理教学中对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愿意就探索到的一些应遵循的原则和可采取的具体办法等与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进行探讨。

一、探索性原则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富有探索性,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具体采用以下二法实施该原则:

1、问题情境法。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亲身体验,探求新知,开发智力潜能。例如讲“蒸汽变水”问题时,我紧紧扣住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天冷呼吸出“白气”,问学生:“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在街上走,说话和呼气时,为什么有‘白气’?而在温暖的房间里却看不到?”通过引导,给学生创设了“寒冷的室外”和“温暖的房间”这样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为了弄清这一熟知现象的本质,积极思考,期待得到科学的答案。如此一来不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开发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探究发现法。

此法在物理实验和物理解题中应用很广。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扩展学生眼界,先让学生用常规的办法理解和解决问题;尔后引导他们举一反三,从联想中浓缩提炼精确的结论。开阔学生思路,教师的教育内容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我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玻一马定律、楞次定律等的教学中,不直接把规律讲授出来,而采用演示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到实验中去发现、寻求;体会物理实验的美,领悟物理定律的研究及验证方法。

有些类型题,学生的解答繁琐,教师批改时费劲。如:小船逆水匀速而上,在经过一小桥时,船上一排球落水,经时间t后发觉,小船立即调头以原来的对水速度追赶,若在小桥下游S的地方追上排球,求静水速度?学生选用河岸为参照,解答颇费事。教师提示:参照系是否固定不变的?就有学生尝试变换参照系探索解答,发现以河水为参照,解答简洁明了。诚然,教师也可以直接教学生以河水为参照解此题,但和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自行找到“钥匙”相比,效果是不一样的。探索中,学生尝到了探究发现法的甜头,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成就的美感,愉悦感,再遇到繁琐的问题,将会自觉地尝试应用探究发现法去解决问题。

二、动态性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是以单一的定势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常常会碰壁。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动态处理,充分运用“变式”,即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引导学生克服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消极心理定势的影响。具体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实施此原则。

1、变换教学内容的结构。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和表述方式进行变换,然后让他们评价,判断。例如讲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我曾就一变换后的错误表述“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评价这样表述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变换和评价,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更为透彻。

2、变换问题的结构。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发觉,学生学习非常死板,教师讲过的类似题目学生会做,随便变换一下问题角度,大多数学生便会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这说明所学内容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没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若在教学中尽力注意变换问题的结构,如变换已知条件,变换提问角度,变换解答论证形式,便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我在教学一定温度下,导体电阻R=pL/S∝L/S时。引导学生利用分式性质,变换得到在不同条件下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和相应的比例关系:

(d一导线直径,D一导线密度,V一导线体积,m一导线质量)

当已知p、L、d时,

当已知p、L、V时,

当已知p、S、V时,

当已知p、L、D,m时,

当已知p、S、D,m时,

利用以上五个基本变换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此种形式的变换,带来的物理内涵有些什么变化,如果把这些变化应用到物理实验中是否行得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方法应用到物理学习中,可以变换思考角度;变换了思考角度,可以扩展测量物理量的方法,而且可以极为简捷地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同一物理量及与此物理量有关的其它物理量之值。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法、发散思维解题法等也属交换问题的结构,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对于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深化、升华大有神益。

3、进行等效变换。

等效就是相互替代的效果相同。利用等效法,不仅可以使非理想模型变为理想模型,使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而且可以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一般理性认识升华到更深层次。

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规律的表述常常让人觉得词不达意。很简单的物理知识,经学生一表达,就变得让人糊涂。利用等效法,可解除此矛盾。

在中学物理中,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平均速度、重心、热功当量、交流电的平均值和有效值;几何光学中的三条特殊光线、虚化虚物等,都是根据等效思想引入的。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引导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解答物理习题过程中运用等效法,使学生明确在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一般需要将生活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精炼成数学语言;需要将复杂的问题通过等效法,提炼,简化,找出问题的本质,学生就会在学习中逐渐尝试用等效法开创性地解决问题。

4、开展运动发展训练,引导学生把对象不作常规处理,而是推移到另一个条件中去进行新的探讨。具体到物理教学中就是运用逆向思考、问题转化。

讲授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曾给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你测出自己心脏的大小,你怎么办?”是啊,不能把自己的心脏拿出来,而且心脏的形状不是规则的,可怎么办好?当提示他们自己的拳头大小和心脏大小差不多,拳头的形状也不是规则的时,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思路开阔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归纳总结出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来。

在教学中运用此法,可引导学生的思路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思路变得极为简捷。

三、个性化原则

在创新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个性,使他们各有所长。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因材施教”,爱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改变在个性问题上的陈腐偏见,把培养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个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教育教学中,可采用以下二法实施此原则。

1、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

所谓开放教育就是不拘泥于死记硬背现成结论,而是着眼于各种不同的结论,让学生从大量发散结论中选择正确答案,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教材发难,向教师发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开拓创新。采用发现、讨论、启发、综合教学法都能实施开放教育。

2、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

传统的物理教学让学生形成了套公式、死记硬背的习惯,这也许会出好成绩,但无法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美,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索然,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教师如果能注重实验教学(实验设计、家庭小实验、小制作、演示实验等),例如让学生亲手做“煮不死的小鱼”、“烧不断的线”、“倒不出的水”、“水流星”等,使其不仅知道“桃子”的模型、而且知道真实的桃子,并尝一尝“桃子”的滋味。这样就能激发兴趣、激发灵感、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让生动的现实生活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参观发电厂、观看卫星发射录像等,让学生从原始的事件中抽象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如看见闪电和听见雷声估计一下雨云的距离;做了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P168的一道测算太阳辐射功率的习题,能否根据学过的知识,设法仅用一只普通温度计测算太阳辐射功率,并具体实践;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训练用饬理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同时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当然,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教师唯有不断地摸索,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才能应用创新教育于本学科,才能在创新教育中一显身手。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谈谈中学物理教学说案与说课

对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中作用的再认识

科学假说及其在中学物理中的教学策略

意义识记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情商

构成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素

谈物理教学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材料科学知识在中考试题中的体现

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加强环保教育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法学法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