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试题研究 > 立足考纲,着眼研究,切实提高中考复习效益

立足考纲,着眼研究,切实提高中考复习效益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试题研究

物理教研

中考复习内容多,范围广,教师总感觉复习课最难上,深不得,浅不得,课堂上“炒夹生饭”的情况屡屡发生。复习时不仅要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界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科学地组织教材,而且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由于复习内容都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如果复习时既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不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并解决复习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很容易陷入被动复习和重复灌输,势必浪费很多复习时间,加重学习负担,那么,如何结合校情与学情提高复习效率,真的让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人,让教师真正复习课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而确保复习工作有序高效的推动,显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下面初步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以“中考说明”确立复习教学的定位

1.科学把握复习的功能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温习、整理、巩固、系统和延伸的过程。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系统提炼的过程。学生的复习任务包括查漏补缺、系统归纳、巩固吸收、浓缩记忆等。复习教学是中考备考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提高能力,获得中考胜利的关键。从复习的全程看,不同阶段复习方法各不一样。具体讲,上课前,有准备性复习。一节课结束前,有整理性复习。单元或阶段性学习结束后,有总结性系统化复习。从教学管理角度看,切实提高复习教学针对性,坚持把握复习目标精准,复习过程有效,可以减少复习备考的盲目性,从而确保复习结果的精良。

2.立足用好“中考说明”,明确考试要求

“中考说明”客观上是考什么与如何考的蓝本和依据。它不仅规定了考试、形式、性质、功能,也规定了考试的内容、难度和题型。在复习中,充分发挥“中考说明”的导向功能,明确中考的特点和命题要求,即:紧扣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获得高分并非容易。通过研读“中考说明”的典型例题,养成“依纲扣本”的习惯;注意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挖掘试题的功能,课后再选择一些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和训练,可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以务实态度落实复习问题的梳理

中考备考阶段,需要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来推进复习教学。复习时只有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切入,才能抓住复习工作的中心环节。但是要诊断出复习中存在问题,则需从教与学两个层面进行梳理分析,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梳理学生复习时存在的问题

一是习惯不好,学习缺乏科学性和持久性。一些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复习要求,上课容易“开小差”,常常处于被动复习。还有一些由于厌学而彻底放弃学习。

二是习题不精调细选,贪多求全,导致重复训练。选做的课外习题中陈题、熟题较多,典型题、新题较少,对一些错题的矫正、巩固显得有些盲目,没有目的性。

三是复习作业不按要求完成,常少做缺交。由于每天复习科目多,作业不能及时上交给教师批改,失去了一个反馈复习效果的机会。

四是不注重知识的生成和联系,就知识复习知识。对重要的知识采取拿来主义,不加吸收消化,联系少、拓展少、变式少,从而导致不会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

五是不能明辨学科优势,经常疲劳复习。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状况的反思,不能从整体上分析自己各门功课的优劣势,不会科学安排复习时间,经常的熬夜和“开夜车”。处于疲劳复习状态,不仅复习效果不会太理想,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复习时间。

2.避免教师复习中易犯的错误

从常态复习来看,中考复习时,教师容易犯以下错误:一是复习内容和考点要求把握不到位,复习方式单一缺少变换;二是习题不精调细选,贪多求全,导致重复训练;三是对薄弱学生缺少有效帮助手段和耐心;四是学科间协调配合不到位,相互挤占时间,缺少均衡和全局意识;五是培优补差性针对性不强;六是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试卷、作业不能做到及时批改。以上错误行为常导致复习效益的低下。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会自编复习提纲。教师要以考点为依据,指导学生自主整理复习提纲,解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系统化问题。

学会及时复习巩固。心理学遗忘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的。复习过程中,复习要及时,在大量遗忘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及时复习,以防止或减少遗忘的内容。教师应不断告诫学生,不管有无书面复习作业,每天有要对听课笔记及复习内容进行比较性复习,隔天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性复习。

学会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复习时间的合理分配是获得良好复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所谓合理,指的是既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过分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分分散则容易发生遗忘,这样都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学会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复习时单纯的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教材和笔记,这样记忆效果不好。学生应在阅读前,反复的尝试回忆刚阅读的内容,待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不仅容易记住要复习内容,而且复习内容能保持长时间且回忆时错误比较少。

学会交叉复习与合理轮换。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的内容。心理学认为,不同学习内容的交叉安排,不仅可以达到分散复习的效果,减少复习时相同学习内容的干扰,而且容易协调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行有序的学科轮换复习,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把擅长、喜欢和薄弱、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

4.注意恰当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审题”和“解题”关系,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的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达到启发解题思路。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量才能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备解题方向。

二是“会做”与“得分”关系,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三是“求快”与“求准”关系,在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四是“难题”与“易题”关系,做中考试题要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把会做的题目先做完,再去攻不会做的题,这样既能得分,又能产生心理上的胜利效果,平静下来再做难题就可能迎刃而解了。

三、以校本研究促进复习效能的提升

从复习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益,可以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科学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制定的计划首先要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助于合理整合和优化复习时间。各学校要立足校情、学情,预设问题,善于反思,尽早谋划复习对策争取工作主动性。“一轮”复习要坚持“以本为本”,紧扣教材,着重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学校应把握09年中考动态和信息,及时传达;教研组、备课组要组织每位老师进行专题研讨,提前做好中考复习计划以及阶段安排的制定,坚持细化到课时安排,从而保证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南京市2010年中考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7左右,试题的难度结构是3:4:2:1(由易到难),体现了“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严格标准,有所创新”。各学科的“一轮”复习时,要摸清学科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通常,中考试卷里属于“双基”类型题约占70%,学生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再研读,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考试前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胸有成竹。

2.着眼研究,把握中考命题的热点趋势

中考复习前,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加强新课程中考信息的收集与研讨,摸准近几年南京市中考命题的走向,明确中考命题的着力点。即:一是中考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强调能力立意,考查运用能力,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二是中考强调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力避题海;三是中考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考查;四是精选“适当体现地方特色” 的新材料作为命题的载体,以新载体落实考点,着重新情境、新背景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

3.有效教学,避免盲目复习的效能低下

客观上,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容易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学生定位不准,不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确定起点,低起点、小坡度、大容量、高效益的指导思想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复习方法单一,该讲的讲不透,该让学生自主建构的不让学生自主建构,没有思维价值的满堂问、简单重复的操练占据课堂,造成学生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灵活运用的不会灵活运用;三是课堂教学深度不够,不注重知识的生成和联系,就知识讲知识,联系少、拓展少、变式少;四是知识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不足,忽视学生在新情境、新背景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培养。

备课组应突出“有效教学”研究,立足有效教学,实施精细化复习。复习课应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要引导教师认识到复习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效益低和复习训练效益低”的现象,切实形成“聚焦课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共识与认识。因此,教师必须有强烈的教学效率意识,降低教学过程中的低效劳动,少做无用功。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学内容的合力展开、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等诸多方面,勤于反思、悉心研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效备课,克服流于形式的复习备课

备课要做到备目标(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备学生(即使第一轮复习,也不要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要从学生的起点讲,要知道学生是知识缺位,还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备问题(复习不能没有问题,只有习题。往往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老师提不出问题)、备能力(不能只考虑知识,要始终以培养能力作为落脚点。)

(2)有效选题,借助典型试题的举一反三

加强学科试卷命题的研讨,做好试题的筛选,积极发挥试题的功能。备课组的所有练习试题,应针对学校实际,合理减轻学生负担,各类试题要适当的选择和筛选和剪贴,不轻易整卷引进校外试卷。备课组的单元测试必须统一时间,及时评阅,认真统计,并做好试卷中存在问题的矫正和调控。要进一步细化分层推进的过程管理,班主任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的跟踪分析,每次段考力争找学生做一次鼓励性谈话,给学生一个针对性建议。“一轮”复习,不求深,要求实;不求量,要求质。要根据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来选题。选题如同买鞋子,合脚才是最好的。一般选题时要注意:难度适宜,重点突出,层次感强,题型灵活,效果明显。一是选题突出针对性,要适合自己的学生,从教材出发,把知识内容习题化;从课程标准出发,把考试要求习题化;从学情出发,把能力考查习题化。二是选题注意功能性,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题目应在不同的复习时间展示,并注意训练题要有一定的梯次。

(3)有效训练,要求反馈矫正的及时到位

现阶段,各学科复习教学中课堂训练环节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选题不精不新,拿来主义不加吸收消化,陈题、熟题较多,典型题、创新题较少;二是训练计划性不强、盲目性、随意性大;三是重视“题海”训练,忽视学生练后反思与自我感悟;四是练习讲评缺乏针对性,就题讲题,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方法指导;五是练习批改不及时,学情诊断不准确,矫正、巩固盲目,没有目的性。因此,要提高学生训练的效果,实现有效训练,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增强训练的计划性。什么时候练什么,怎么练,用多长时间练,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未达标的怎么办等问题都要周密规划。平时的训练应细化到课时,加强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指导,加强文字表达基本能力的训练。减少训练的数量,增加思考的时间。不做则已,做就到位。

提高训练的规范性。中考时有些学生经常因为解题过程不规范,计算题缺少必要的公式,单位书写错误导致无谓失分。要注意落实解题的规范训练,培养好的答题规范和习惯,力争通过扎实的训练拿到应拿的分数。而解题方法的训练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注意书写格式,要按步骤完成试题,不要跳步骤直接写答案。二是审清题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必要时列出要点,画图帮助分析题意;三是注意表述要严谨、规范、流畅、精练、有条理,少走弯路,尽量使用简便发法;四是每次解完一道题,要回过头检查一遍,看一看有无错漏,有无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五是注意开展一些限时训练,通过限定时间的解题训练,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稳定性。

加强训练的精炼性。复习中训练习题的筛选和编制,要精选,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不轻易做重复训练,杜绝用陈题、熟题重复训练学生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并且要“下水练习”,习题训练努力做到精选精练,宁愿教师多费事,少让学生做废题。

加强反馈的时效性。作业时要落实“四有四必”的要求是否落到了实处,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具体要求:批改及时,指导到位,辅导得力。

加强训练的反思性。“一轮”复习中,要重视每次错题的反思,督促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同时要重视定期错题练习的二次矫正,便于教学中的查漏补缺,真正做到相同题目不错两次。

(4)有效测试,做好复习反馈的二次落实

复习教学应力争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月月清”。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订正每次考试的丢分和失误的试题,还可以将平时反复易错的习题有目的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归纳总结失误的原因。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5)有效讲评,提高问题诊断的准确定位

评卷需要精讲,更要慎评。一些讲评课由于评讲前问题诊断不到位,讲评的效果也反差很大。因此,教师试卷评讲要注意以下环节:一要批改分析,不缺不漏;二要合理取舍,讲透讲懂;三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四要讲清思路,揭示过程;五要理清网络,掌握方法;六要讲完检测,当堂巩固。教师要避免试题评讲就知识讲知识,不联系、不拓展、不变式、不注重方法指导。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误──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

四、以细节服务促进复习过程的增效

1.调整心态,关注学生情商培养

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承受着毕业、升学等多重心理压力,这压力有来自于家长过高的期盼,也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考试焦虑。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实施者。首先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在中考复习时,教师要对学生经常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因老师过度的紧张而造成学生过多的压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班会课、专家讲座等),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其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于教育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就及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寻求和家长的沟通,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

再次,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大,考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反而事倍功半。考生应把这些做错的题目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

2.加强指导,认真做好“考试说明”研读

要切实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比如,让学生在预习、听课环节具体做到以下要求:

有效预习,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主要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落实预习环节,使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每章节复习开始前,学生自己主动预习,整理和归纳力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巩固基本概念。

有效听课,学会选择性的记笔记。复习课中要学会听复习课,注意把握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核心,能做到记好笔记听好课。而笔记操作可以简化,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的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3.激发调动,强化学风、班风建设

中考的备考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备考的内驱力。一般,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定期进行年级学生会,进行年级学生的表彰和交流。加强家校联系,召开毕业班家长开放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复习氛围。另外,强化年级的班级常规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注意强化年级问题学生的管理,要制定问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建立定期谈心和汇报制度;发动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作用,通过摸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的组织一些适当活动,发挥班会的教育功能。

4.跟踪调控,落实分层推进策略

加强分类指导,对不同生源群体的学生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步达标。具体要做到:要细致关心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要认识到:对基础不好的学生,练得越多,错得越多,评得越多,花时越多。同时要做好学生动态跟踪与分析。认真分析学生分数段人群的学科是否均衡,关注临界学生(52-65),75分中等学生。对偏科而总分中等生要针对性帮助。

5.质疑反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主要通过重要概念或规律成立条件、范围的认识来提高。在每章结束时,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因此,要重视“错题”的归类。在大量的解题训练中,要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不能盲目的陷于题海中。对于习题的训练,要精选精练,以一挡十,尤其是要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对于学生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让他们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每科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

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考和训练。

【立足考纲,着眼研究,切实提高中考复习效益】相关文章:

中考试题中的短文阅读类问题辨析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作业观

联系生活,体现“STS”

在创造和成功中学习物理

提高单元复习课效率的几点做法

以“水”为线索的中考专题复习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探索

综述07试题特点,展望08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益

理化生组教研工作计划(二)

构建电子白板 提高复习效率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试题研究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