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学习园地 > 物理复习 > 《物态变化》复习指导

《物态变化》复习指导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物理复习

学习园地

该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温度和6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两部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实验的形式考查。主要的考查要求是:(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考查的难度不高,但是对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沸腾现象的发生条件,以及发生过程的温度变化特点,请同学们多加理解。

知识总揽

重点精讲

重点1温度和温度计

考点评述:作为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是同学们的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考试中频频出现,是考查的重点。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或纠错的形式出现。

知识回顾:

1.温度计的构造

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0℃和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考题赏析:

例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图1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解析:所有液体温度计的制造原理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由于体温计的结构特殊,它的液泡上面有一个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液柱从缩口处断开,升上去的液柱不会下降,不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图中水银柱上端对应着37℃,所以此时温度计示数是37℃。

答案:热胀冷缩 可以 37

点评:温度计是一种基本的测量工具,正确使用是同学们的必须掌握一种技能。在中考试题中经常给以实物图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读数能力。

例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解析: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但A图所示的温度计出现的错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但B图中的温度计在读数时出现的错误: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离开水。

答案:①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离开水;③48。

点评:通过辨别使用时出现的对错,进一步强化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把操作性、实践性的能力,变成了考查性的,降低了难度,得分容易。

重点2:物态变化

考点评述在中考试题中一般从这三个方面考查:物质状态的转化及其状态转化时吸热或放热;分析图像;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本知识点单一,试题命制都是围绕六种状态的变化进行,因而学生出错率不高。

知识回顾: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温馨提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考查是一重点,因而读懂图像的所提供的信息,掌握每一段的图像的含义,遇到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2.凝固:

(1)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3)凝固放热。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2.沸腾:

(1)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沸腾图像各段的涵义(以水为例,如图3)

0AD段:不断吸热,水的温度升高

AB段: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蒸发:

(1)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自身的温度;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2.液化:

(1)液化的方法分为:①降温(遇冷、放热)液化;②压缩体积液化。

温馨提示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一般都把“白气”误认为了是气体。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体。我们看的“白气”,它不是气体,而是小“液滴”,是液体。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2.凝华:

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考题赏析:

例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解析:表中列出了三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80℃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80℃的酒精应是气态。气温接近-50℃时,低于酒精的凝固点,温度计里水银已经凝固,因而不能用水银做的温度计的测量接近-50℃气温。达到熔点的晶体,吸热温度不变,所以-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铅的熔点328℃,它的凝固点也是328℃,不是-328℃。

答案:C

点评: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因而当物体的温度处在凝固点或熔点时,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液态、固态或者固液混合都有可能,比熔点(凝固点)高但低于沸点,存在的状态是液态,比熔点(凝固点)低,存在的状态是固态。

例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4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A.①汽化 ②液化

B.①液化 ②汽化

C.①升华 ②液化

D.①升华 ②凝华

解析:热棒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说明它和冰箱的制冷机的工作原理一样。物质先汽化后液化,不断重复工作,达到了降温的目的。所以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汽化,把热量带走;升到热棒的上端氨气,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放出了热量,温度降低,气态氨由此冷却液化变成了液态氨。所以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汽化和液化。

答案:A

点评:以新背景材料为载体的信息题,一般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在分析问题时要抓住的主干,去伪存真,不要被大篇幅的文字扰乱。

例5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解析:寒假期间,汽车玻璃的温度比较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使玻璃上蒙上一层雾气;打开空调对着玻璃吹暖风,加快了水珠的蒸发,从而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答案: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使玻璃上蒙上一层雾气;打开空调对着玻璃吹风,加快了水珠的蒸发,从而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点评:物态变化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经常遇到,遇到问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利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找出原因。

【《物态变化》复习指导】相关文章:

2011年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辅导

学科辅导:物理《声现象》复习指导

《电功率》复习指导

高考复习关注点

201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8大经典问题(上)

中考物理各题型复习策略点拨

中考物理总复习测试题

磁和电复习重点

2010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复习方法指导

《声、光现象》中考专题复习

最新物理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物理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物理复习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