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实施这一理念,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新的学生观,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处处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每一个学生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各个独特的“心理世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和特长等,让不同的学生个体彰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得到发展。
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教学中,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只需花15-20分钟就能很好地完成,而有的学生却因动手能力差,完成同样的实验得花30-40分钟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既不能抛弃差生,以少数优秀学生为标准,也不能放弃优秀学生而重点辅导后进生。笔者采取了优生带差生的办法:谁优质高速地完成了实验,谁来当小老师。小老师协作老师负责几个实验小组的指导,并来回巡察,帮助他们完成实验的各步骤,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老师有了得力的助手,而且这些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对自己已有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还可解决一些新的实际问题;同时,差生也因有了跟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小老师显得更活泼,学得更生动,接受得更容易,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二、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在教学中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做法,教师应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毕业年级该不该开设体育课、音乐课等,至今在部分教师心目中仍存在分歧。其实,这种分歧完全是多余的。毫无疑问,开展文体活动,就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就是让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健康发展,同时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就是割裂人的完整的做法。笔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兴趣,且深受学生欢迎。刚接一个班的班主任不久的一次课外活动,大部分学生在教室内开展“课内”活动──复习功课。一位酷爱足球的学生跑到操场上准备踢足球。突然发现老师从远处来了,于是就座在操场上一辆自行车的背面,老师却死死盯着他,视线没有丝毫的转移。他见势不妙,干脆睡在了自行车旁。老师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鲜活可爱的学生的心理被扭曲为畸形,变得如此冷漠和呆滞,他们只会“学习”,不会休息和娱乐,甚至把正常的体育活动看成是一种罪过,这是一种悲哀!想到这,老师马上委派一名学生跑到操场上传呼旨意:今天你的一举一动全被老师发现了,但老师并不责怪你,而是十分同情你。热爱体育活动是一件好事,是紧张备考复习的调节剂,有什么不好呢?现在老师给你布置一个任务:迅速组织一场球赛!这一命令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这位学生更是欣喜若狂,他高兴而成功地组织了这场球赛。球赛以后,这位学生从内心感激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理解,感激教师给了他努力做一个完整的人的机会,让他终身难忘。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个体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泥土或石膏任意捏塑。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行动规律,这样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而只能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正如赫钦斯所说:“教育不能复制学生毕业后所需的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潜能。
笔者在教学中,很少说“是”或“不是”,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总是把问题首先抛向学生,先让他们自己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如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打雷时,闪电是弯曲的?住在铁房子里的人不怕雷击吗?避雷针是怎样避雷的?学生向我提问时,我又马上把问题转向其他学生。很多同学从《少年百科全书》、因特网上找到了答案,他们又兴奋地把获得的信息拿到全班交流。那种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学到了从书中和老师那里学不到的知识。他们的智慧得到了开发和展示。
又如笔者在引导学生系统复习电学知识时是这样进行的:(1)教师在黑板两侧写下“串联”和“并联”四个字:(2)分别找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如下内容:①电路图例;②电流特征;③电压的特征;④电阻的特征;(要求有推导过程);⑤电功(电热)的特征;⑥电功率的特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展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教师心中有数;(3)找两位学生给他们的展示进行评价,并指出错误的地方;(4)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首先准备好的例题,要求用不同方法解答,方法越多越好,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以上教学自始至终都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冬天,我在院子里载了几株水仙,把两三株长势好的水仙移入花盆,加以精心照料。但两个月后,这几株水仙都枯萎了,而另外几株留在院子里的水仙却长势很好,现在仍在开花。卢梭的高明就在于此”。这个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办事情,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会失败的。教学中不是经常遇到“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事例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即青少年期的思维形式,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与小学高年级学生有类似之处,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成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教学道具,实验器材开展教学,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在黑板上画实验,要求学生背实验,或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的方法,都是违背学生思维规律的,高耗低效,事倍功半。又如:学生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上课3~5分钟内是注意转移和集中的初期;注意力集中后又往往只能维持25~30分钟左右又开始分散。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变化的规律,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机智地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从而暗示或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而不能一味地指责、训斥学生,让学生抬不起头来。有一次,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吃泡泡糖,教师发现后就只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边继续讲课,一边退到这位学生跟前,把手从背后伸向这位学生,暗示他立即停止吃糖。这位学生十分敏感,马上把泡泡糖吐在一片小纸上,放在抽屉里。事后,这位学生十分感激老师的宽容,成了老师的好朋友。反之,如果发现学生开小差,走神等类似情况,教师大发雷霆,把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顿,那就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事与愿违。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是有理由的,因为他是发展中的人,是不成熟的人,关键看教师如何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指导学生的各种行为。
观念改变,行为改变,行为改变,命运改变。在新理念下,教师必需树立新的学生观,为学生搭建起自我知识构建的桥梁。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新理念下的学生观举隅】相关文章:
与“新理念下的学生观举隅”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
精品推荐
- 小黎微课·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天津市
- 2019江苏淮安中考物理前五道选择题 开篇的几道选择题一般为送分题,难度不大,切莫丢分
- 2019河北中考物理大题 杠杆定理和压强的综合题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刁二军
- 中考物理 这些关于内能的理解好多同学容易掉进陷阱里去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承德市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范宝玲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李振华
-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陈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