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法学法 > 浅议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法学法

物理教研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基本过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过程被分为六要素,其中第一要素就是“提出问题”。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心态。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是问题。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没有问题很难激发人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没有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所以,问题意识形成后,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过程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问题解决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探索过程、发现过程,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得到了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让更多学生提出问题。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进行学习,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抑,他们的想象空间受到限制。所以刚开始学物理时学生往往不敢提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态度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宽容的对待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表现的不成熟,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课堂气氛。对提出新颖独特、别出心裁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经常这样训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学生的提问从比较简单现象的入手。在学习水的沸腾时: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前产生的气泡由大变小,而水在沸腾时产生的气泡由小变大。有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肯定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教师和学生一起既完成了实验,又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应用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到卫星上天、嫦娥一号,物理现象无处不在,物理知识随时都在被应用。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反对这种心理特征,调动他们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求知欲,转化为潜在的学习动力。教师这时要注意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现象上来。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容易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还要对一些探究问题,提供必要的问题背景,创设合理的、具体的问题情景,展示出明显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想有所想、思有所思、说有所说、做有所做,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感知到大量的物理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问题。

例如在研究《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中,为了使探究更有针对性,我们可以创设如下情景来组织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为他们准备器材(器材:刻度尺、橡皮筋、笛子、玩具小鼓等),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让器材发声,猜想声音发生的条件。然后,教师演示音叉振动发声。为了提高可见度,教师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学生看到水花四溅,证实他们的猜想。

(三)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1.从自然现象中提问

在大自然中包含大量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比热容一节中,可以先讲述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夏天小王和小李到海边去玩,中午,他们光脚走在海滩上,觉得沙子很烫;他们又跳到海里,觉得海水很凉。晚上,他们又到海边,却发现沙子变凉而海水却很暖和。学生根据这一现象提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午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而到了晚上沙子温度低海水温度高?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不准确,教师可以引导说:早上沙子也是热的吗?为什么中午沙子变热,为什么晚上沙子就变凉了?自然引出中午的变热是由于吸热,晚上变凉是由于放热引起的。这时学生可以顺利的把问题表达为:为什么在同样吸热时沙子的温度高而海水的温度低?在放热相同时沙子温度低而海水温度高?

2.从物理实验中提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科学实验中隐含着许多实验现象可以提出的问题。但是在物理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问,往往会出现两种局面:一是学生怎么提也提不到点上,二是学生的提问漫无边际。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教师先定位探究的目标,在借助于现象明显的实验进行引导。例如在讲压强时,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用两个手指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学生两个手指感受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很容易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吗?

在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不难提出:电流越大产生热量越多。而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准确提出它们的关系,但是学生已经知道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大。教师选择电炉子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发热。学生很快提出: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从课本中提出问题

教材是实施新课改的载体,新教材上有趣的插图,在“科学世界”中介绍生动的物理小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阅读这些现成的材料,然后提出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压强时,让学生观察课本前的两幅插图,重点观察蝉的口器和骆驼的脚掌的形状,提示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那些问题?又如在讲其他简单机械时,先让学生看课本上“有什么科学道理?”的小漫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还有在学习杠杆中,让学生先阅读“科学世界”中《小小弹簧称,称出大象重》,并观察图,当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及时启发思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想探究其中奥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先选择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

4.从实践中提出问题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的把学到的物理知识与亲身体验到的事物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一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而发现问题。可以结合新教材中安排一些探究性课题,例如:运动场上的物理,厨房里的物理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比如在探究运动场上的物理时,学生提出很多好的问题:为什么百米运动员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为什么赛跑中裁判不能听到枪声记时?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提高他们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5.引导学生再生问题

新的知识点形成后,它还可以继续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产生并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选定合适的迁移点和发散点,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或产生新的问题。

例如在学完压强知识后,围绕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下列两个问题:①在田间劳作时,为了使拖拉机不陷进地里,我们应该怎么办?②在用按图钉时,怎样做才能更容易按进去?问题一出,就会使学生积极参加,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习不断深入下去。

三、对学生问题的评价方法和方式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掌握一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首先,应该评价提出问题表达是否确切,用词是否恰当;其次,学生的问题是否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能否补充问题的必须条件,落脚点是否清晰,方向性是否明确;最后,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否用已有的知识给予探究。

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直接评价。教师针对实例不断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提出问题越来越科学,质量越来越高,同时教师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还可以是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这种有学生参与互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也可以是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的评价。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有一些受到课堂时间、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当时得到解决。教师可以在此时因势利导把问题留到课外学生去探究,问题在学生的心理留下了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学源与思,思源与学”,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提高学生挖掘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提问能力,既能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只关注掌握知识结论,更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的理解,坚持学生活动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个主动探究,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和认识其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浅议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关文章:

美国物理教材中的插图赏析

浅议物理习题讲评课

论物理教学教育合理性提问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大学新生看中学物理教育中的问题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中如何应用函数图象

情感效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教学中的应变之策略

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法学法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