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课程探讨 > 物理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尝试

物理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尝试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课程探讨

物理教研

地处贫困山区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城区初中要落后得多,在课程资源方面特别是学校内的条件性资源严重不足,如场地缺乏、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是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善于发现,农村初中同样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在物理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有丰富生活经验和感受的学生是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载体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的经验再现、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学生今后重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学习“杠杆”时,班里绝大部分学生是从农村来的,家里都有锄头、铁锨、撬棒等农业生产工具,我就请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讲锄头、铁锨、撬棒等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方法,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并画出动力臂、阻力臂,判断它们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这样的资源就很有说服力,而且学生感到很亲切。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认可,同时也教育学生重视实践活动。

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从小就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参与田间劳作,给他们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生活经验,这无疑非常有利于他们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接授。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时,他们就能够列举出自然界中鸟、蝉、牛、水等等的声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蒸发和沸腾时,他们能够非常顺利地理解蒸发和沸腾现象,甚至能说出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根据生活经验,还知道“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道理,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跟学生讨论为什么水烧开之前和烧开之后有不同的声音;光现象中树阴下的光斑、闪烁的星光、雨后的彩虹等更是耳熟能详的自然景观;在他们平时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活经验是丰富的,能够极大地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比如在使用刀具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刀具上的力学知识,制作水枪玩具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等等。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就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我们就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铭牌,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农作物杆叶等乡土特色的物理实验资源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虽然条件落后,但同时有着特殊的课程资源,如泥土、木材、竹子、桔杆、鸡蛋、石块,树叶、竹叶、菜叶、羽毛等,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的,可以达到特殊的实验效果。

如在教学《乐音三要素》时要区分音调高低和响度大小时,我把学生带到麦地边,每人弄一根长麦杆,将其前端捏扁一些,让学生放在嘴中吹响,用剪刀,吹一声剪一刀,又用同样大的力吹一声,比较前后两次的声音不同点,说明声音的高低(音调)不同,再让学生多剪几刀,多试几次,学生都非常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保持麦杆的长度不变,让学生轻轻吹和稍用力吹,比较前后两次声音的不同,说明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同,对音调和响度有了较深理解,有利于学生区分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如果没有麦杆,葱、野豌豆夹(掏空豌豆粒)也可以。学生在非常快乐的氛围中探究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在教室里教师苦口婆心的举例效果好得多,教师也轻松了不少。

三、农村废弃物品也是丰富的乡土物理课程资源

我带领学生搜集废旧易拉罐、矿泉水瓶、空饮料瓶。在物理学习中派上大用场,可以进行许多探究实验。例如:用力使瓶子变形,可以研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抛出后落地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装水放在海绵上(或河沙)观察压入程度可研究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装水后扎孔看水射出远近可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等等。另外,锯条、纸盒、铅笔、玻璃、水笔的笔芯和笔套等等都可以做很多探究实验。利用废旧的小玻璃药瓶、细塑料管制作观察物体的微小形变,制作温度计;利用笔帽和纸探究惯性;利用老式电能表、灯泡、导线、开关等制作简单电路板等。通过这些小实验的制作,不仅弥补了农村物理课程资源的不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拉近了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始于欢乐,终于智慧”。

四、开发和利用课外活动是进行乡土教学最有效的途径

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活动的延伸,更是充分、有效地进行乡土化教学最有利的时机。开发和利用乡土物理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活化物理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样,既做到深化物理学科知识,又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做到了学以致用;实际上是挖掘和开辟了又一个获取课程资源的思路和途径。例如将活动寓物理实验于爬山比赛中,学过“平均速度”后,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特别是平均速度的数值与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内计算有关,我与班主任配合,尝试了一次有趣的课外实验—即在爬山赛跑中测平均速度。具体过程如下:

①组织学生准备: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目的、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本次实验的方法、步骤、器材。学生们在讨论中确定了两种方案:一是将整个路程分为几段(如分为5段,每段50米),测出每一段所用时间,进而求出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加以分析比较;二是将时间分出几段,测每一段的路程,从而求出每一段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进行分析比较。大家一致认为后一种方法较难控制,但为了更准确全面地实现目的,我们还是决定按两种方案分别进行。并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分头准备器材(秒表、皮卷尺、小旗等),与班主任联系好,安排时间、场地。

②组织学生实验测试:将学生分为数小组,一般每小组5人,按照以上两种方案分别进行。每三小组又结对配合实验,即两组做为被测组依次进行爬山比赛,而另一组做为测试组负责裁判、记时、记录,然后三组轮换。如按第一种方案,将山路分为5段,并插好小旗做标志,测试组的同学分别站在标志处准备记时,比赛组的同学做好准备后,教师吹哨提醒后发令起跑,负责测试的同学同时开始记时,当被测同学经过自己位置时停表记下时间,并汇总记录。

③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按所学知识,每位同学都可计算出自己在每一段路程(或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据此进行讨论,如自己在每一段路程(或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不同同学在相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平均速度能否反映为同同学跑得快慢?如何才能更准确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通过以上生动活泼的课外实验,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组织能力、科学思维分析能力。也给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将陌生而抽象的物理问题与他们熟悉而生动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既使学习过程变得形象有趣,也使单调劳累的体育锻炼变得轻松活泼并富有意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积极的“身体力行”中心领神会地掌握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在此次活动中,我和班主任只是在安全方面做了强调,其他的要求稍加指导,从计划、准备到组织、实施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也使他们在活动加强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乡土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乡村民居、都可以成为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万事万物又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资源不断在生成,这更为课程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生资源。课程与生活中存在的资源相联系,就等于找到了课程的“活水源头”。我们相信只要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善于发动学生,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前景是光明的。

【物理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尝试】相关文章: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关于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的思考

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加强环保教育

关于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物理实验中无处不在的“水”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课程探讨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