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课程探讨 > 用人教版物理新课标教材的一些体会

用人教版物理新课标教材的一些体会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课程探讨

物理教研

现行初中八、九年级物理用教科书,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及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它是按照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倡导探究式的教学,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这套教材的编排中,贯穿了1.(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2.(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设计(验证)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现象和论证实验结果(分析现象,分析、整理、归纳实验数据);6.得出结论;7.评估;8.交流,进一步提出新问题等。教材编排者煞费苦心,意在敦促教材使用者──教师,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两年使用下来,有一些感受,有一些心得。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物理,才能学好进而用好物理。而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伴随着孩子快乐的成长,同时玩也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如何把“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玩”中学,学中“玩”是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探究式的方法,不是教师所独有的,教师可按探究式的方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探究式的要求。探究方法,既是教师要掌握的方法,也是学生要掌握的方法。它既是教的方法,也是学的方法,只不过教师站的位置比学生要高一些,处于主导、引导地位。探究方法的重点在过程,不在结果,离开过程的探究,是毫无意义的探究。

学校可供教师利用的资源不同,教师可采用的方式就不同。学校设施不好,学生流失原重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的一线教师,利用这套教材,也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甲 乙

丙 丁

学习八年级上册物理、有趣有用的物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用比较大的横截面是方形的纸质牛奶盒,在每一个侧面右下角的相同地方穿一个小孔,四个侧面小孔的位置及大小形状一样,如上图甲所示。四个小孔用透明胶带封住,里面装满水,用一根细线悬挂在空中静止。提醒同学们注意,现在盒子是静止的,里面装有水,四面穿有四个小孔,用透明胶带封住。我将请四位同学上来,同时把四面的胶带扯掉,你们猜猜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对同学们来讲,这是他们人生当中的第一堂物理课,本来就充满了好奇心,加上这样的装置,这样的问题,气氛更为活跃,激情更为高涨。有说:有水流出来。这是自然的事情,仅仅就是有水流出来吗?我追问。有说:盒子可能会动?怎么动?是上下运动还是左右运动还是旋转运动?我追问。有说:应该是转动。向哪个方向转动?我追问。同学们活跃了一阵子,稍后有同学提出,扯掉胶带看看?找了四位激情高昂的同学,要求他们同时快速扯掉胶带,尽量不要晃动盒子。看到的现象是,盒子沿上图甲中的箭头方向旋转运动。同学们情绪稍微平静后,再问,什么地方看到过类似现象?趁热打铁。有同学讲,吹鼓的气球放气,气球会向放气的反方向飞出。给予肯定后我再提醒,电影或电视上应该看到这样的画面:水面上的小船中有柴油机在带动抽水机抽水,水不是抽到高处,抽水机的出水管斜向船体后下方,从水中抽上来的水,又沿出水管斜向下喷到水面上,小船就向前(喷水的反方向)前进了,这一装置是小船前进的动力。不少同学表示见过、理解。同时,又有同学提到了火箭和春节玩的冲天炮,说它们运动的原理是相同的。(我进一步追问)火箭升空的原理就这么简单,但要把几十吨重的航天器或卫星送到太空,现在有人能说清楚吗?会有同学试着说,教师要用适当的问题,问到他说不下去为止,切记问的时候不能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目的只是告诉他,还有很多很多该他学的东西在等着他。如果遇到一个这方面的爱好者,能说得比较专业,那是教师的运气好,更应该加以鼓励。

接下来对同学们演示图丁所示的装置,先吸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同学们不会感到奇怪,试着找一位同学解释原因,一解释就发现不知从何说起,让他感受到他不知道相关的知识,所以要学习物理,目的在于激发他的求知欲。更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看到,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也不会掉下来,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细心的同学还观察到,吸气时乒乓球是不动的,吹气时,乒乓球是运动的,旋转振动而不掉下来。甲和丁的装置是我自己自备的,我不能为所有的同学提供这些东西,一般教师没有这方面的专用资金。导致同学们的玩中学,学中玩,还是打了折扣的,毕竟,他们没有亲手实践。

如图乙和丙,一个是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另一个是看变速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放在课外完成。只是提醒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两样东西,同学们在课外都能找到。下一堂课上的反应,玩放大镜的同学发现了看远处的物体,或者看不清楚,或者看清的是远处物体倒立的变小的物体。看他们的神情,兴奋异常。还有说在太阳底下放大镜把纸烧着了;用放大镜看苍蝇,发现它的腿有多么粗,还看到了绒毛等。至于本身就骑变速自行车的同学,能把这种车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得头头是道,俨然他就是这一方面的专家。有二十多年教学经历的我,情绪或多或少都被他们感染,也跟着兴奋。

把同学们熟习的,习以为常的物理现象转变为同学们头脑中的物理知识,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学懂物理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讲之前先让同学作如下的探究:用手指触摸自己的喉头,先不发声,然后再发声,问手指感觉到什么?同学们都摸到喉头(或声带)在振动。这时在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就没有一个同学觉得难予理解。讲音色这样讲,同学一听就懂:不同的人用同样的力量讲同样的话,听起来不一样,就是他们发音的音色不一样;不同的乐器让它们发同样的音,听起来不一样,也是它们的音色不一样。同学们对音色有一个直观感受后,再讲音色的概念(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即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没有一个人会觉得难予理解。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很多同学觉得不好理解。干脆不讲,先由同学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如下图所示。

一次性注射器洗净,拆下针头,把安针头那一边削平即可。做好后,上下推拉活塞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如上图那个同学一样,亲自吹了感受。不少同学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就弄懂了空气柱发声频率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有没弄懂的,玩过这个实验的同学,教师稍微一提就懂了。这方面更为有趣的一个例子是:要回答红色与蓝色颜料混合后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画过水彩画的人一张口就能说出。没这方面经验的人,即使是老师,又能怎样?也是不知道。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

八九年级的物理,可供同学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两块小平面镜,两个同学在一起配合就可以玩潜望镜。一同学两手,一手拿一块平面镜,一高一低,两镜面平行相对,基本在一个竖直方向上,两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都是45°,另一位同学就可以从下面这块镜子里看到高处的被其它物体挡住的物体。他们的角色对调,两个人的感受就是一样的了。这样弄懂潜望镜的原理与跟听老师讲了听懂的感受完全是两回事,一个是切身感受到的,一个是听来的,这两种学习方式投入的精力就不一样,留在头脑中的印象肯定不一样。没有三梭镜,用上面的装置同样可以观察到太阳光的色散。有同学做过后说,没有七种颜色,只有三种颜色。这下教师有事可做了,教师做这件事的目标很明确,很有针对性,效果也是不言而意的。

更为有趣的是,同学们在玩下面这个实验时,如下图甲所示。发现A管中的水很不容易上升,根本就不会往吹气的方向喷出。这是课本上的图,课本上的问题。是课本出错了?还是自己的方法不对?亦或是其它原因?但有同学在玩的过程中把甲图稍微改变,变成如下图乙所示,很轻松地一吹,水就沿吹气的方向喷出。让同学们在一起交流、对比,研究发现:原来甲图B管离A管较远,吹气时,对A管上面的空气流速影响不大,所以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面乙图,只是把B管稍微向下移动一点点,让B管的管口有一小部份被A管挡住,吹气时,使得A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就能明显地看到水沿着吹气的方向喷出。

甲 乙

上面讲的这些,都是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实际例子。同学们在轻松地学习,学习兴趣极浓,学习潜力巨大。

使用新教材,有一些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了(按照课程标准,理论难度已经降低了,怎么还会有这种反映呢?)可能与教师对教材的应用有关,而我教的学生,基本上听不到这种反应。这或许就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吧,让人感到心慰。

【用人教版物理新课标教材的一些体会】相关文章:

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切实做好观念转变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研究报告(一)

贯彻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用好(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

对于物理新课改的思考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与课程资源的整合

关于初中物理教材再开发的思考

物理课堂教学“五忌”

我与物理新课改共成长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课程探讨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