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学习园地 > 物理复习 > 识别题中的“陷阱”的方法(1)

识别题中的“陷阱”的方法(1)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6-04-26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物理复习

学习园地

一、利用无用数据设置“陷阱”

同学们在解题时,发现有一个数据没有用上,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解法,结果导致错误。命题者就是利用了同学们这种心理,利用无用数据设置“陷阱”,缺乏自信的同学就掉人“陷阱”。这种缺乏自信的根源就在于对题中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彻,无法排除干扰。

例1 如图1所示,AOB为轻质杠杆(杠杆重忽略不计),O为支点,OA=OB,在杠杆的B端挂一重20N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则在A端施加的力F至少为多少?

解析 本题考察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的能力。题目要求在A端施加最小的力,这是一个限定条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力要最小,相应的力臂必须最长,即施加的力垂直OA,力臂最长,力最小。有的同学受图中60°的影响,算出来的力臂等于OA的一半,中了圈套。

答案 20N。

二、利用题目条件改变设置“陷阱”

要识别这种“陷阱”,要求同学们在审题时,注意分析题目前后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可能是“陷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某些物理量就可能发生变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可能就要随之改变或不变,否则你就中了圈套。

例2 工人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25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

小明的解题过程是:

答:清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2250J。

上述解答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对错误加以仃正。

分析思路 本题第二个问题暗藏一个“陷阱”。由于滑轮组所提物重改变,机械效率就会发生变化,如果还用题目中给的原机械效率来求总功,那就掉人“陷阱”。基于以上分析,必须换一种思路来求总功。

答案 错误,机械效率会随着所提重物重力的大小而改变。

三、利用隐含条件设里“陷阱”

题目中出现的已知条件和限定条件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用数据呈现,有的用文字呈现,有的用图象、图形呈现。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条件,特别是暗藏的条件,只有充分掌握了题目中的条件,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例3 在水平街道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一边行驶一边向道路上洒水。下列关于其机械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B.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大 D.动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分析思路 本题中“水平”、“匀速”、“洒水”均是隐含条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洒水车匀速行驶,速度不变,但它的质量随水的减少而减少,所以洒水车的动能减小。洒水车水平行驶,高度没改变,但质量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和,所以也减小。

答案 B。


【识别题中的“陷阱”的方法(1)】相关文章:

2011年中考“能源”分类汇编

中学生焦虑情绪自测法

2011年中考物理总结实验方法

“透镜”考题思维新视点

江西省南昌市中考题(广告中的“物理”)

河南省中考题(民间谚语中的“物理”)

“隐身”的等效替代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中考物理几种题型的一般突破方法

中考中的“水果电池”

最新物理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物理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物理复习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