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学参考 > 开展物理学科整体改革的几点体会

开展物理学科整体改革的几点体会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6-06-07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学参考

物理教研

教育是一个系统,教学是它的一个子系统。学科教学作为整体也是一个系统,它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要素的有机统一体。

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所以在学科教学的整体改革中,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至关重要。要在注重各要素的改革的同时注重各要素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着眼于全局,统筹学科的整体改革。

教学思想的改革是学科整体改革的根本。“素质”教育还是“升学”教育;是面向大多数还是面向少数;是认知、情感(包括思想教育)、操作技能全面发展还是只重视知识忽视能力培养,这是物理教学全面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它决定了教材内容、教法、教学评价的改革,并始终渗透在各要素的改革中。在教改实践中必须始终如一地抓住这个根本,把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放在首位。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学科整体改革的关键。教学活动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内化,教学方法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方法又受到教村、教师、学生三个因素的制约,而这三个因素又是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学科整体改革的保证,坚持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确保学科整体改革的成功,这是由评价的功能来决定的。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切实落实教学思想,并以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

教材的改革是学科整体改革的中心。教材以教学思想为依据,把内容、教法、学法融为一体,教材力教学方法提供途径,为教学评价限定范围。

我地区从1982年开始,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研究探索法教学,但一直与教材不能协调一致,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学科整体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只在教学方法上改是行不通的。

“物理通报”的教材改革试验,从我国中学教育目的出发,在面向大多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材编写中,全面贯彻教学思想,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减少认知分化点,体现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客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试验中注重诸要素的整体改革。我们认为“通报”的教材改革试验是切合我地区教改的实际需要的,我们把原有的整体改革方案的重点转移到教材改革实验上,捉出以教材改革为中心的学科整体改革的方向。

我们的整体改革目标和研究课题是:

1、以系统观念,研究各教学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统筹学科整体改革。

2、以目标教学为基本途径,实施整体改革方案。

3、通过改革,培养骨干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

4、在教材改革的试验点上总结经验,及时在面上推广,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标教学是学科整体改革的基本途径

怎样实施学科整体改革,我们认为目标教学是基本途径。

目标教学是以面向大多数学生为教学想想,以教学目标为主线,采用多种达成措施和及时的反馈矫正,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要素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既学科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目标(依据大纲、教材制定)是教学的主线,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严格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一、目标教学的教学原则及教学环节

经一段时间的试验、研究探索,在各试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目标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

1、目标教学的五项教学原则

①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原则

“面向大多数学生”不应成为空头口号,应落实在学科教学实际中,成为转变教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一,要改变现有的学生观;第二,把它落实在教学活动之巾,降低教学基点,在实际教学中减少分化,注重差生的转化。

②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原则

从我国教育目的出发,应使学生在智力、操作技能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现在学生的状况看,充分重视情感领域(含思想教育)与操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原则。

目标教学的主线是教学目标,备课、教学方法与措施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活动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对学生的反馈矫正,即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过去的备课方法,其次是确教定学目标,不仅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还要让学生知道教学标目,提高教与学两个方而的积极性。

④达成措施与教学目标紧密对应原则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目标教学的首要任务。达成措施要有鲜阴的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达成措施。达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操作程序性必须鲜明,最主要的是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后还应及时地检验达成措施的有效程度。

⑤及时反馈矫正原则

反馈矫正是目标教学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反馈矫正所具有的功能,反馈的目的不是评价学生,更主要的是评价教学改进教学,反馈矫正又是及时减少学生的差别,培养学生情感的有效措施。反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提高反馈信息的准确性;矫正以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矫正为主,提高教学效率为主。

2、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

以诊断原有知识一输入新知识初步达成目标第一次反馈矫正第二次反馈矫正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总结出如下目标教学课堂教学环节:

①第一个环节:前节反馈,创设情景。

这是通过前节的反馈信息,重新巩固矫正,并为本节课打基础的环节。此环节中正确选择反馈信息是关键,一是选前一节课测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矫正;二是与本节的关键部分相联系,且针对学生的主要思维障碍;三是能够为本节主攻目标创设条件。统筹考虑以上三方面,选出最佳问题。

②第二个环节:明确课题,投放目标。

这是从创设的情景中引出主要目标,明确本节目标的环节。要求教师合情合理自然地引出课题,并根据不同课节内容,以不同形式把目标投放给学生。

③第三个环节:遵规协力,强化落实。

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初步达成目标的环节。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生接受该部分知识内容所存在的思维障碍,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启发学生,使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同时强化练习,师生共同努力,落实目标。提倡讲练结合,程序性地逐一落实目标,讲究课堂教学效率。

④第四个环节:反馈矫正,达成目标。

这是通过课堂目标检测,经集体矫正与学生的自我矫正,学生达成一节课目标的环节。

二、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考试改革

学校中的考试做为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对它的改革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考试的改革必须抓住思想观念及命题依据的确定。

1、对考试观念的转变。考试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给学生划等级,鼓励少数学生,而在于正确评价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都受益。考试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检验教师的教学,并通过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考试是检查教学达到终极或阶段教学目标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确定标准的过程。不能随意提高和降低标准。考试对教学往往起导向作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考试都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要求。

2、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其功能。

标准化考试的实质不在于提高客观性试题的比例,而在于是否严格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提高命题的科学性。

我们从1987年开始,每年事先做出严密的命题计划,再定出双向细目表,并在考试前公布对考试的说明。命题计划主要包括:

①根据测试时间决定题数和题型。

②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考查的主要目标。

③根据各章的教学时数,确定各章的考查比例。

④根据教学中教学目标各层次所占的比例确定各层次的考查比例。

试题的初步框架确定后,再根据知识点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知识的前后联系程度,重新调整比例。

根据命题计划,做出双向细目表,明确各知识点上的考查目标的层次,题数(题型)及分数,有了双向细目表后再选编试题。

考试前的说明包括:①命题的依据;②命题参考资料;③知识内容考查比例;④目标层次的考察比例。

首先,由于在几年的考试中,双向细目表基本相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可以比较几年来的成绩。结果表明,平均分和及格率逐年上升。尤其是横向比较,在各科成绩中平均分不占首位,但及格率总是最高的,说明整体改革试验中学习质量确实得到普遍提高。

其次,因各校教师考试前得到考试说明,心中有数,复习有目标有方向,不同程度地避免题海战术,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试验教材的优势,落实物理学科三大教学目的

教学的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主要矛盾是教材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是转化这种矛盾的因素。教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使学生尽快地接受教学内容,达到学科教学的三项总目的。教材做为矛盾的主要因素,除保证内容准确、完整外更主要的是努力缓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最佳途征。因此:

①教材必须适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年龄特征。通报的教材一是不生硬、通俗易懂,知识的阐述深入浅出,更接近生活,增加实验,富有情趣,使学生容易接受;二是降低坡度,分散难点;三是努力使知识结构符合于学生的认知结构。

②教材必须做到与教学方法统一,与学习方法统一。一本教材应有自己的特色,体现适合于教材的教学方法主干。通报的试验教材在这一点上是比较突出的。

; 另外,教材应结合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得以变化的学科总目的,并为达到目的创造条件。

我们的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优势,以整体观念正确处理教材、学生、教师、教学条件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整体改革的终极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学生身上。

一、发挥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统一的特点,打好基础,培养能力

材旗帜鲜明地以提出问题、观察或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的程序叙述其内容,许多节明确写出试验教讨论、思考、观察、实验、分析、结论等条目,给予学生多动脑筋、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等,从中提高各种能力,以此做到内容与学法的统一’,与教法的统一。不难看出,试验教材反映的教学方法主线就是探索法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是深受生欢迎的。

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家一致认为试验教材体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真正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对于顽固的先入错误观念,只用事实说明有时也是不容易打破的,有些学生甚至对教师做的演示实验持怀疑态度。自己做实验,自己去验证或得出结论,才能打破先入的错误观念,使新的正确的观念清晰且牢固。

4、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5、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意志。

6、学生从中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目标教学中,做为达成目标的主要方法,这种教学法的优越性更加明确。

二、发挥教材的实验优势、培养实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科的教改必须把加强实验,改进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突破口。实验教材抓住这一关键问题,增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实验,为实行其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进而达到物理学科总目的打下基础。

1、加强实验必须有良好的条件

加强实验,以探索法进行教学必然遇到许多困难。其一,仪器严重不足;其二,加重教师的负担。在既无仪器又无力购置的情况下,全靠教师自制是非常困难的。通报推出的“学具”较好地缓解了这一矛盾。

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购学具与使用学校现成仪器相结合的方法。自购学具打破了传统观念,国家和学校提供仪器与自购相结合,统一使用学校仪器与随时使用学具相结合,扩大了学生使用仪器的频度和广度。可以说这是一大创举,它保证了教材改革试验的顺利发展。

我地区先后有4863么学生购买了力学和电学学具,尽管学具有些不完善之处,但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过去学生使用学校的仪器,因班额大,合作使用,使用次数少,每个学生只能短时间接触仪器,有的学生还没有熟悉仪器,课已经结束,下次实验对仪器还是陌生的,甚至有的学生一直当旁观者,更谈不上提高实验能力。使用学具以后,学生对学具和学校的仪器非常熟悉,操作技能、认知能力、教学效率相继得到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提前制作,自己看书,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各种仪器的构造和功能,为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又把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健康发展。延吉市三中动员学生自制电学学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1989年升学考试中物理平均成绩占全市第一位,同时消除了花费时间做仪器怕影响学习的顾虑。

使用学具不应代替所有实验,对于定量实验和定性实验要分清主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如定量实验在家用学具予习,在课堂上使用学校仪器做。

2、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与对物理认知学习的作用①根据试验教材的特点,加强实验以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实验操作技能的主要品质是操作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熟练程度。我们在延吉市五巾做出实验操作技能考查的基础上,要求各校采取不同内容和方法进行考查。

结果表明: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试验班比对比班高,熟练程度的差异更大。

②对认知学习的影响:

在与学生进行座谈调查中发现,由于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对学习的信心增强,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明显的是电学部分的学习,试验班的大多数学生说:“别的不敢保证,但电学是有把握的”“电学与其他部分相比较好象容易得多”。对减少男、女生的学习差异,对较差学生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到电学部分男、女生的差异最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怕二是接触机会少。使用试验教材的女学生,经常做实验,自己又有学具,消除了恐惧心理,增强了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她们比男生还勤于向教师请教,掌握知识、技能也比较快。在延吉市召开的全州观摩课巾,有一项使用学具连结串、并联电路的实验,结果,连得最快而又准确的竞是女学生。

三、发挥教材的特点,发展非智力因素

物理学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思想教育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及科学态度、学习习惯等。它们又构成物理学科的一大教学目的。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学习动机,物理教学的结果在于学生是否学会,而学会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来源于动机。学习的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动因。如何引起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主要与作为客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师有关。

1、教学内容是激发兴趣和直接动机的因素。

试验教材以其独特的风格强化了对兴趣和动机的刺激。

从教学内容的编写上,着力激发认知兴趣和动机。一是努力分散难点,降低台阶,使得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使学生容易掌握,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二是内容结构合理。如力学第一章,力求避免部分章节相对枯燥无味,使整个内容保持趣味性。

从叙述手段来看,一是叙述有趣,力求从身边实际出发,联系现代生活实际,编入有趣的故事;二是增加简单易做的实验;三是大幅度增加有趣的插图。这些措施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教师是激发和培养兴趣、动机的主要因素

教师的任务在于综合发挥教材的优势,激发直接兴趣和动机,与培养间接兴趣和动机结合起来,使两种兴趣和动机不断发展,相互作用。

总结我地区许多试验教师的经验,有以下几条:

a、重视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以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指导思想,对全体学生抱有期望,从内心爱学生,注意及时收集情感信息,采取对应措施。

b、促进认知兴趣的引发。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规律,恰当地处理教材,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爱思考,不断探素,提高认知效率。这是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动机的根本措施。

c、采用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多组织学生讨论,增加学生自已做的实验,给学生提供多动手、多动脑的机会。

d、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间接动机和兴趣,使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积极作用,试验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好的发展,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课很感兴趣,而之所以对物理感兴趣,主要是因为物理课自己动手实验多,教材内容有兴趣,学生讨论多。

【开展物理学科整体改革的几点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几点体会

物理习题编撰的一点体会

物理教学有关提问的一些思考

用人教版物理新课标教材的一些体会

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创新”教学的一点体会

实施STS教育促进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让物理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参考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