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物理网 > 物理教研 > 教学探究 > 物理习题课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物理习题课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来源查字典物理网| 2012-12-29 发表| 物理教研分类:教学探究

物理教研

习题课的教学作用:一是巩固概念、规律,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二是深化、活化知识,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应用能力;三是训练科学表达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习题课中的研究,侧重于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对比总结、联想迁移、活化知识。精选例题(体现基础知识应用、基本方法训练、具有指导意义。)应具有针对性(认识误区、解题失误)、典型性(做一题、会一法、想一串,能归纳事物本质或解法规律);应具有灵活性(活化知识、提高能力能体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综合性(一条主线串起多个知识点)。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能够活化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尽量采取一题多改、一题多联、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答案不定性、多题归一。自主探索、交流谈论、启发点拨;方法选择、应用解答、培养能力。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重点问题进行方法思路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编题、改题,如该题还能怎样变化、改变题设条件或结论进行分析研究;组织矫正习题、激活思维反馈练习;课外设置变式习题,如同质异型题、同形异质题、逆向思维题进行思维训练及等效实验设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说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用极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获。物理习题课教学程序:

1 创设情景、诱发探究

新课程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探究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的需要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

实践证明,当学生兴趣激发到最浓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牢。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探求的欲望,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再创造。

1.1 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由于长时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形成了一种压抑的课堂心理,大多数学生害怕说错了遭到嘲笑,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特征受到了严重影响,他们的求异,求变的意识,受到压抑,表现为心理上的障碍:感知不敏锐、害怕失败,循规蹈矩,崇拜权威,不想也不敢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创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他们异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2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探究能力

指导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学习重要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

习题课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开展“情景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对话交流教学”。在习题课中让学生发表或相互讨论对习题的审题与分析,解题方法与思路,解题过程与体会以及对习题的评价。体现以人为本,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注重探究性,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实践和创新能力。

2 合作交流、分析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引发了学生的“自我求知意识”和“内在潜力”,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向“发问──设想──探究──创新”。

2.1 分析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

明确习题中创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这是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说习题中创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建构物理模型、加强知识迁移能力。明确研究对象,分析解题目标,对于综合题,往往有多个的研究对象,要对每个研究对象有条件地运用物理原理和有关公式,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物理过程,理顺解题思路,一个物理过程往往由几个阶段组成,各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各自特点,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正确理解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分析物理过程要抓住三点:

阶段性──弄清一个物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联系性──找出几个阶段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

规律性──明确每个阶段应遵循什么物理规律。

2.2 分析物理量之间关系

明确各个物理量的特征以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是审题分析的重点,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是物理习题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要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加以评价、小结与归纳,充当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3 引导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解题思路,学会善于挖掘隐含条件,紧紧抓住隐含条件的内涵解题。(如不变量,等量关系,限制量等因素。)以学生重点发言、讨论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归纳小结为辅。在学生感到困难时,适时点拨解题的方向,对不同见解的思路、方法进行交流探讨,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引导最佳解题方法。如1.整体法、2.等效法、3.比例法、4.平衡法、5.分析法、6.综合法……

4 归纳方法、应用迁移

“善于总结才能提高”,还要进行解题结果分析,扩大解题收获。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研究问题的结束,而是探究新问题的起点,通过对解题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说解题后的心得体会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反思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与方法,明辨是非得失,扬长避短,总结提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学习研究,在原题目基础上通过变换(如增设条件、隐含条件、减少条件、情景更换)、类比、引伸等方式拓展问题的条件或设问的方式等,多角度、多层面训练学生智能和辨证思维能力的方法。旨在增大题目中知识的容量和密度,提高解题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拓展迁移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易疏忽处、易混淆处进行拓变,逆向拓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最后要进行综合点评,重在思路的点拨,方法的归纳与比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不但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并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为自己的学习确定目标,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及其它合作学习的活动。运用鼓励性语言来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取得的成绩予以及时认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物理课的练习设计

形成技能技巧练习

1 比较练习、明晰概念:组织一些相似、又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辨别。使学生在辨别中明晰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2 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启发引导一题多解,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种方法来求解某个问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3 应用练习、提高素质:每章或每单元结束后,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总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能力。

综合应用练习分类

1 归类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弄清其内在联系、找出其共同点和相异点,使新旧知识在归类中得到活化、升华。

2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习题,通过学生应用各方面知识和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3 探究、设计练习:通过此类练习训练,重在启发学生的变通性和独创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设计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综合应用阶段优化方法、活化知识培养发散、聚合思维。

【物理习题课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相关文章:

例谈研究性学习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探讨

浅谈初中物理课改教材中“实验”研究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研究报告(一)

对于物理新课改的思考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物理解题与辩证逻辑思维

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思维目标

物理课堂教学“五忌”

最新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热门物理物理教研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探究推荐

学科中心